“爸爸妈妈,我好疼啊!”面对孩子喊疼,家长应该怎么做?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郭艳汝
责任编辑:gaozx
时间:2023-01-07
今天是第18个世界镇痛日,疼痛也是肿瘤患儿治疗中绕不开的话题。及时且有效的镇痛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也能更好地推进治疗。
因此,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疼痛并科学应对,向日葵儿童携手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郭艳汝主任,开启疼痛管理科普专栏,今天带来第一期。
我的疼痛我做主,我说多疼就多疼
“爸爸妈妈都是大骗子,每次都骗我来医院,但每次我还是很疼,我再也不相信你们了,我要回家!”9岁的毛毛几乎是被父母强行拽进医院的,一晃神的功夫,她已经挣开父母的手,头也不回地哭嚷着朝门口跑去。爸爸连忙追了上去,妈妈一脸焦急地站在我面前:“郭医生,求求你帮帮我们吧……”从妈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孩子得了肿瘤,治疗其实很顺利,但是肿瘤带来的疼痛一直在生理和精神上折磨着孩子。家长盼着随着治疗的进行,肿瘤得到控制住,孩子的疼痛得到减轻,但孩子已经不愿意再配合下去。之前每次都骗毛毛去医院就不疼了,反复多次之后,现在已经失去了孩子的信任……这时候,孩子已经被爸爸连拖带拽拉到我面前,脸上还挂着泪珠,我蹲下身拉住她的手,从口袋里掏出疼痛评分卡,指着评分卡说道:“毛毛,阿姨看你特别聪明,你告诉阿姨,哪里疼,阿姨帮你想办法,好不好?”毛毛看到我手上的脸谱评分卡,毫不犹豫指着最右边带着泪水的脸:“我就是这个最疼的孩子!爸爸妈妈都不相信我!”
我点点头抱住了毛毛,表示我相信她,一定会帮助她。经过沟通,我给孩子戴了一个皮下镇痛泵,孩子的疼痛很快控制住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非常听话地跟着妈妈到肿瘤科继续治疗了。
戴上镇痛泵的毛毛笑得很开心
在疼痛科,这样的孩子不是个例。几乎所有的肿瘤患儿在其病程中都会经历疼痛,孩子难受、家长也揪心。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经历最早最频繁的一种主观的内在感受,也就是“我说多疼就是多疼”,而不是像感染、肾结石等得由医生和化验检查说了算。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打针,有的人就表现得云淡风轻,有的人却如临大敌,因为每个人的疼痛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孩子明确表示自己很疼或者对疼痛感到恐惧时,希望家长不要责怪孩子脆弱,也不要一味劝孩子“忍忍就好了”,我们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疼痛感受,和医生一起来帮助孩子。对于血液病、实体肿瘤患儿而言,伴随的治疗相关性疼痛及中晚期阶段的疼痛问题是患儿和家属最大的困扰,加上低龄患儿表达能力受限,这个群体的疼痛问题尤其需要我们关注。孩子接受各种治疗时,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可分为3类:治疗尚未起效时,原发疾病导致的疼痛,如骨痛。
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所导致的疼痛,如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时,会出现口腔内溃疡痛、肛门周围的脓肿痛;药物出现损害胃肠的副作用,会出现胃痛;一些激素类药物会引起缺钙性骨痛;药物从静脉输入的时候可能引起静脉炎,出现疼痛。
有创操作导致的疼痛,如手术治疗引起的伤口疼痛,以及骨髓穿刺检查、腰椎穿刺检查、打针、抽血、放置引流管等,都会引起疼痛。
1、难以及时发现:疼痛程度是主观的,但疼痛却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孩子不能表述(尤其是低龄儿童),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疼痛。如果孩子太小或无法交谈,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FLACC(面部表情、下肢、活动状态、哭声、能否用平时常用的物品或者方式安慰),来判断孩子是否身处疼痛之中。比较常见的疼痛表现有:哭闹、抽搐、畏缩、咬紧牙关、身体僵硬或紧皱前额。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孩子偶尔会发出呻吟,也可能是因为呼吸变化而无意识发出的,不一定是由于疼痛。2、难以辨别:疼痛具有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表现特性。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打针是身体上的疼痛反应,第二次见到护士就会跑,这就是精神上的疼痛记忆。一般家长会用“真痛”和“假痛”来评判孩子,其实精神上的疼痛更需要我们关注,以免引起孩子胆小、失眠、害怕医院和医护人员等等反应。3、难以准确评估:干扰因素较多、疼痛原因难以辨识、非癌性疼痛同时存在。而且儿童心智有的就停留在生病的年龄,伴有教育中断和社交断层。疼痛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影响日常的睡眠、食欲、起居等,也可能会带来情绪的改变,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抑郁和愤怒,这些不良的情绪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舒服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一旦察觉到孩子正在经受疼痛,家长可以尽快向医生寻求帮助,采取适合且有效的止痛手段。在此之前,需要先帮助医护人员了解:2、孩子疼痛的时间规律:比如是持续的还是阵发的疼痛,发作的频率如何,总共疼了多久等。3、是什么样的疼痛:比如是锐痛还是钝痛,是像放电一样的疼痛还是有些麻麻的疼痛等。4、疼痛的程度:让孩子描述疼痛。对疼痛程度的评估,既可以参考孩子的主诉和父母的观察,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来帮助判断,以便医护人员更了解患儿的疼痛程度。5、可能减轻或加重的因素:比如转移注意力是否有助于减轻疼痛,是否曾经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等。(如果对疼痛评估还不是很清楚,请持续关注专栏,后续文章会做详细介绍)
所幸的是,随着止痛手段的不断完善,肿瘤早中期的轻中度疼痛都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中晚期及治疗期间中重度的疼痛也可以通过镇痛泵、局部治疗得到很好控制。儿童疼痛控制已不再是技术难题,更重要的还是患儿的心理抚慰。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先控制症状(疼痛、咳嗽等),之后的治疗孩子才更加配合。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疼痛感受,不要一味劝孩子“忍忍就好了”,而应该和医生一起来帮助孩子。
接下来的专栏中,我们就会一起来了解如何正确帮助孩子处理疼痛、哪些药物能用、哪些不能用、如何评估孩子疼痛程度等等。首先考考大家,你都给孩子用过哪些止疼药呢?一般是怎么使用的?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