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陈韵 责任编辑:zhengty 时间:2024-12-22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与坚韧的故事,但这次的主角并不是患病的孩子,而是他的妈妈。在许多肿瘤患儿的故事中,孩子的坚强与韧性常常是重点,但往往忽视了在他们身边默默支撑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妈妈。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妈妈在孩子面临生死考验时,如何在压力下保持清醒、果断,并为孩子争取最佳治疗方案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是工程师,妻子是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他们生活在潍坊市,在这个小城市,他们当属一对年轻精英,事业顺利,感情和睦,可以算是幸福生活的典型标杆。
婚后,他们很快就当上了预备父母,在得知怀上双胞胎时,全家人都欣喜若狂。怀孕期间,家中为两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准备了成双的用品,期待与幸福充满了每一个角落。孩子们平安降临的那一天,产房里充满了欢笑与泪水。双胞胎的到来让整个家庭感到这是上天的恩赐,幸福达到了巅峰。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平静很快会被打破。
孩子们刚满4个月时,妈妈结束了产假,准备重返工作岗位,家庭的生活开始恢复日常节奏。正当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一天,奶奶在为双胞胎中的哥哥洗澡时,突然发现了异常。
当她的手轻轻触摸到哥哥腿上的那个小肿块时,心头猛地一沉。奶奶顿时紧张起来,急忙跑去找妈妈。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孩子的腿上肿了,有个包,跟弟弟不一样,你看看像什么?”
这个肿块看着不红不热,不像是碰撞造成的,但这,却反而妈妈心头蒙上阴影。她颇具一些医疗知识,尽管不确定这个肿块的性质,但被强烈的不安充满了心窝。
稍微定了一下神,她几乎毫无犹豫,决定立即去医院检查,尽管当时已经夜幕降临,但一家人没有耽误一刻钟。
当天夜里,夫妻俩立即带着孩子去了当地医院。医生通过B超初步检查,怀疑哥哥腿上的肿块是血管瘤,建议他们赶往省城济南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尽管内心充满焦虑,妈妈依然果断作出了决定——立刻前往济南。全家人没有任何异议,几乎在决定的瞬间,便迅速展开行动,姥姥姥爷帮忙在家照料,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另一个孩子,爸爸妈妈也暂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哥哥的病情上。
到了济南,医生一开始的态度让他们稍感宽慰。医生认为哥哥的情况看起来问题不大,依然可能是血管瘤,预计通过介入手术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哥哥进行介入手术后,医生拿着病理报告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主管医生用温和但严肃的话语,告诉家长,这并非他们最初想象的血管瘤,而是婴儿型纤维肉瘤,一种更为恶性的肿瘤。接着,医生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建议:为了防止肿瘤扩散,唯一的选择是截肢。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地击碎了妈妈的心。她几乎无法相信,短短数天内,医生的诊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原本以为只是个小手术,转瞬间却被告知要做截肢。虽然医生再三强调截肢是唯一的出路,但妈妈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她坚信,应该还有其他选择。
于是,在后面的接近一年里,潍坊与上海之间的奔波几乎成了他们的常态。
妈妈不仅要为哥哥争取医院里紧张的床位,还要时刻照顾正在慢慢成长的弟弟。疫情防控严格,他们一次次面临长时间的排队、复杂的健康检查和严格的出行限制。但为了哥哥的治疗,她从不敢停下脚步。每当医院的床位紧张时,她不得不加入到家长们的队伍中去,为孩子争取宝贵的治疗机会。
平日里温柔的她,如今不顾形象,与其他家长一起在医院走廊排队,甚至几次为抢到床位想尽办法力争。这与她作为教师的优雅形象大相径庭,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生命。
与此同时,弟弟年纪尚小,虽然没有生病,但仍需要妈妈的关怀。她不得不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陪伴治疗中的哥哥,又要照顾弟弟的成长。
而她的生活远不止此,她还是一名英语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在坚持工作。医院的走廊成了她临时的办公室,在哥哥接受治疗时,妈妈常常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录制网课,确保她的学生不会因她的缺席而耽误学业。
她的世界被分割成几块,每一块都需要她全身心投入。
好在,妈妈并不孤单,家庭的支持成了她最强的后盾。姥姥姥爷从老家赶来,为了帮助女儿和外孙,他们毅然放下了工作,每天在病房外等待,为她送去食物和生活用品。虽然无法进入病房陪伴,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支持与力量。
每次见到家人,妈妈那紧绷的心情会稍微缓和,她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与此同时,经过商议,爸爸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家中的四位老人承担起了照顾双胞胎弟弟的责任,全家人共同分担这个艰难时刻的重担。
采访&撰稿 | 陈韵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了解新治疗方案,我们会不定期地展示正在招募患者的儿童肿瘤临床试验,欢迎大家关注。
身患伯基特淋巴瘤的5岁睿睿,面临着“起病急、进展快、侵袭性强和恶性程度高”的境况,他们该如何面对?。
为大家奉上山东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许培文的致辞视频。
新一期“家长营养课堂”开讲啦,本期由临床营养师孙凌霞老师,给我我们讲解手术期间的营养问题
作为一个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母亲,乐帅妈妈与我们分享了和儿子一起在抗癌路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