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惜彤 责任编辑:sunqing 时间:2020-04-09
本文内容及图片,已征得主人公同意,首发于“向日葵儿童”,转载需授权。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我们想要讲述一位患有肾母细胞瘤的三岁姑娘丫丫成功抗癌的故事。 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疾病,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3~4岁多见。 自2019年4月发现肿瘤,经过7个月的治疗,丫丫已经于2019年12月康复回家。在治疗过程中,丫丫曾遭遇肿瘤破裂,丫丫妈妈为此崩溃,却又被医生的话语治愈...... |
起初,两岁半的丫丫只是有些精神不佳。2019年4月,气候日渐转暖,都说春眠不觉晓,家人们觉得丫丫或许是在犯春困。那时,没有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到了5月中旬,爷爷奶奶在给丫丫洗澡的时候,发现她肚子上长了一个包,以为是磕到了才肿起来的。两天后,丫丫尿血了。
爷爷奶奶急忙带着丫丫去县城的妇幼保健院做了一个B超检查,医生说的很含蓄,“这个东西比较麻烦,可能切掉了还会长。”B超单子上,医生写了一个肾母细胞瘤,但在旁边打了一个问号。
医生告诉他们,这种情况得去上级医院再查查。
“肾母细胞瘤,说实话,都没有听说过,完全不了解。” 丫丫妈妈有些懊悔,如果可以早点发现,或许丫丫的治疗能更轻松些。
肾母细胞瘤虽然总体来说很罕见,却是儿童中最为多发的肾脏恶性肿瘤。肿瘤会从肾脏内部开始生长,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会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威胁生命。
这种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并不明显,很多患儿的家长都是和丫丫的爷爷奶奶一样,在给孩子洗澡或换衣服时摸到孩子腹部的包块,甚至发现孩子尿血,才想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这时,肿瘤往往已经不小了。
丫丫爸妈在杭州打工,得知这个情况,他们连夜回到了江西老家,本来是打算接丫丫去南昌就医的,但是一想到去了南昌并没有落脚的地方,干脆直接又回了杭州。他们想着,杭州离上海近,实在不行还可以去上海,那里医疗条件好。
一家人到了杭州,也不知道哪个医院好,就去附近的医院挂号,那里的医生给他们推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丫丫住进了这家医院,在这里确诊,也在这里治疗。
刚到儿童医院的时候,丫丫妈妈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等待住院期间,她觉得自己仿佛与世隔绝了一样。
“偶尔会有一些小孩子从病房走出来,他们个个儿都光着头,小光头们就从我旁边路过,很近,但我觉得他们又离我很遥远,很遥远。”
一分到床位,丫丫妈妈立马跑到了护士站去咨询,她想知道这里是不是都是一些得了恶性肿瘤的孩子。
当得知这层楼也有一些小朋友是因为割阑尾之类的小手术而住院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的病真的太轻微了。
再想到丫丫的病情,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更深了,是孤立无援、也是迷茫。
晚饭过后,很多大人推着小光头们出来聊天,丫丫妈妈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渐渐明白了儿童肿瘤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天,只要出来一个人,我就主动问他家孩子是什么病。”第一天住院的晚上,丫丫妈妈和他们聊天聊到了凌晨一点,不觉得困。
丫丫妈妈有个姑父,确诊癌症9个月后就离世了,所以她一直以为,丫丫也会马上离开她,与丫丫主治医生的一次谈话改变了她的看法。
“给你们安排了星期三的手术。”
“这么快吗?我们星期一才住院。那手术完了呢?“
“手术完就好了呀。”
“好了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肿瘤没有了。”
那一瞬间,丫丫妈妈觉得天都亮了。虽然后面检查下来,丫丫情况比较严重,还是需要化疗和放疗,但是这段对话,给了她力量。
“他给我的希望是那种好像治疗癌症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丫丫妈妈回忆和主治大夫沟通时说到。
在妈妈从迷茫无助迈向希望的时候,丫丫也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丫丫最初到医院的时候,一直哭闹,她害怕打针,拒绝那些冷冰冰的仪器,一听到护士叫她的名字就躲起来,不肯露面。
但丫丫是个讲道理的小孩,妈妈告诉她,肚子里面长了虫子是要拿出来的,丫丫得听话,医生才能把虫子拿出来。丫丫想了想说,“哦,那好吧,那我们就拿出来吧。”于是再也没有哭闹过。
丫丫对世界有朴素的认知,如果一件事情非做不可,她会选择乖巧而勇敢地去做。丫丫妈妈说:“ 丫丫后来一直很清楚,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后面一到医院丫丫就知道自己该干嘛,她会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检查身体,主动叫护士给她量血压、量身高,还乖乖地把手伸出来打针。
2019年6月,丫丫第一个疗程结束,回家休养。有一天她突然喊肚子疼,妈妈就带她就近做了一个b超检查,但是并没有看出什么。
丫丫虽然平时比较活泼,磕着碰着也有可能。但是心思细腻的丫丫妈妈觉得还得回杭州去检查一下。
一查,肿瘤破裂!
刚得知肿瘤破裂的时候,丫丫妈妈觉得天都昏了,整个人非常崩溃。“这个东西说实话,就算你不懂专业术语,也知道破裂肯定就是散开来的,癌细胞都散开了,一听都觉得吓人。”
丫丫妈妈觉得丫丫的生命又要短一截了,“我的孩子,生命可能又打了一个折扣。”
但主治医生告诉她,“千万不要想那么远,及时做一个手术就能堵住。” 这句话又把丫丫妈妈从谷底拽了回来。后来,一个及时的介入手术真的就让丫丫安全渡过了这一劫。
丫丫妈妈有些后怕,心理还是七上八下的,接下来丫丫的治疗一切正常,化疗的医生针对这个情况,也给他们换了一个方案,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才让她彻底放心。
因为有过这个经历,丫丫妈妈成为了一个开导者,她很乐意分享这段经历,用丫丫的例子来告诉病友们,肿瘤破裂并没有这么恐怖,只要及时,周边也不会浸润到。她把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告诉大家,“如果我可以愈合,那你也可以。”
丫丫妈妈特别能够理解有相似情况的病友们的心情, 现在,丫丫妈妈有了一套自己宽慰人的方法,她不厌其烦地告诉新病友,“肿瘤破裂不要害怕,出现什么情况就用什么方法应对,跟武打片一样,各有各的招。”
从2019年5月住院到12月结疗,丫丫做了4次手术、16次化疗(9次大疗,7次小疗)、6次放疗。或许她喊过疼,但是却再没有恐惧过。
虽然没有经历过放化疗,但丫丫妈妈仿佛能体会到丫丫的痛苦,她觉得那是一种“想睡又睡不着,想睁眼又睁不开”的感觉。
当时还没有完全断奶的丫丫,会抱着她的奶瓶,慢慢地睡着,即使只是一小会儿。而很多小朋友在化疗期间什么都吃不下,睡也睡不着。
丫丫妈妈说很多病友都羡慕丫丫,“丫丫断奶迟,没想到这反而成了个好事,大家都羡慕我,起码还肯喝奶,营养是没问题的。”
丫丫平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但是关键时刻,她总是很懂事,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中可以窥见这一点。
丫丫有个比她大两岁的姐姐,两个人总爱抢东西,有一次,丫丫妈妈只好说这个东西她只有一个,如果两个人非要抢来抢去,那她只能再买一个,然后假装出非常可惜,又要花钱的样子。
本来是想让两个孩子学会分享,但是这个时候,丫丫却主动说,“我不要了,让给姐姐吧。”
2019年12月,丫丫肚子里的“虫子”已经没有了,她顺利地结疗回家了。妈妈偶尔会问她,还记不记得给她化疗的阿姨,这时候,丫丫总会躲起来,笑眯眯地看着妈妈,说她不记得了。
“长虫子”的说法是让丫丫更好地理解她的病情,丫丫妈妈说,也许未来她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丫丫她的真实病情,但不管告知与否,对于她们一家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奇迹,而对于丫丫来说,这也许只是她人生中非常“小”的一件事情。
“多来的每一天我都觉得来之不易,现在我坚信她可以陪我到老。”
采访后记 采访过程中,丫丫妈妈一直说自己很幸运,没有走很多弯路,遇见的医生和护士都十分负责,病友们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我问她遇见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回答说都不算什么,因为再难,她都没想过放弃,就这样挺过来了。她说她这个性格,就是不去记不该记得的事情。 丫丫妈妈提到她曾感觉过与世隔绝,我刚好听过一首叫《与世隔绝》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选择绝对,你选择无悔,是爱是灾都要去感觉。” 莫名地觉得这句词很适合,是啊,是爱是灾都要去感觉,但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更多的爱,愿大家的生活永远乐比苦多。 |
采访、撰稿 | 惜彤
责编 | 依伊
排版 | 博雅
校对 | 佳妮
这是向日葵儿童的第一个讲述儿童肿瘤患儿家庭生活的纪实性长篇小说
14岁的哥哥与5岁的妹妹同患恶性肿瘤,紧紧拥抱,一起勇敢与癌症抗争。
百问百答专栏将邀请儿童脑肿瘤领域专家赵强教授,针对性解答髓母细胞瘤方方面面的问题
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目录
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种食疗偏方是能治疗儿童癌症的。而且不少偏方食物营养不佳,有些孩子吃了还可能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