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应该怎么治?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儿童肿瘤?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专业的 责任编辑:chenl 时间:2023-10-29

以下儿童肿瘤知识问答摘选自《儿童肿瘤百问百答》,共计收录200余个儿童肿瘤相关问答。


1

儿童实体肿瘤为什么会发现较晚?

一般当儿童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之后,周围人以及一些家长会疑惑,怎么孩子的肿瘤突然间会这么大,发现得这么晚。其实是因为儿童肿瘤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其不能被及时发现。

儿童不像成人一样,会叙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举个例子,肝癌成人患者在晚上睡觉时会感觉肚子胀痛或被胀醒。但儿童如果得了肝脏肿瘤,即使已经很大了,家人最多只会觉得孩子稍微哭闹一点,以为是没吃饱或热了、口干等,容易忽略真正的原因。

家长有时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的肚子都是会胀的。

儿童实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肿瘤增长会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洗澡换衣服时要注意,最好定期给孩子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腹部肿物。


2

儿童肿瘤应该怎么治?

儿童所患的肿瘤种类不同,相对应的治疗也不同。对于儿童肿瘤的整体治疗来讲,一定要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一定要先给肿瘤做评估:

第一,评估是什么肿瘤。因为不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一样,需要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也不一样。同样是肝脏肿瘤,明确是肝母细胞瘤、肝癌、未分化肉瘤还是良性的肿瘤,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来获得病理诊断。

第二,确认肿瘤有没有发生转移。除了原发病灶,还有哪些地方有转移病灶。肿瘤的临床分期不一样,后面的治疗方案与策略也不同,而且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也非常重要。例如,治疗一到两个疗程后对发现的病灶逐个评估,如果发现了新的病灶,说明肿瘤对治疗不是很敏感,需要调整原有方案。如果原来的病灶都在缩小,那证明治疗是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正确的。

手术、化疗、放疗是当今治疗儿童肿瘤的三大基本疗法,生物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治愈高危儿童恶性肿瘤的突破口。

总的来说,应该把肿瘤治疗看成一场战役,要做好整体规划,根据敌情排兵布阵才能获得最大的胜利,而不是鲁莽出击。


3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能否按照成人的方法来治疗?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特别是不能照搬成人的经验来对儿童恶性肿瘤进行诊治。如成人的肝脏恶性肿瘤多数是肝癌,特别是在我国,成人多数是患肝炎后引起的肝癌。儿童的肝脏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肝母细胞瘤,它与肝癌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肝脏恶性肿瘤,甲胎蛋白都升高,都需外科手术切除。但儿童的肝母细胞瘤对化疗敏感,甲胎蛋白升高更明显,可达几百万,儿童的肝脏肿瘤部分没有肝硬化,可耐受切除的肝脏范围明显多于成人的,因此,儿童的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成人。

同样,儿童的肾母细胞瘤与成人的肾癌,都是肾脏恶性肿瘤。但儿童的肾母细胞瘤采用化疗有效,即便是双侧肾母细胞瘤,甚至在下腔静脉有瘤栓,都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不仅能将肿瘤切除,还可以将下腔静脉内的瘤栓完全取出,患儿可以实现无瘤生存。所以,轻易放弃治疗是不理智和不科学的,盲目照搬成人患者的治疗方案更是不可取的。


4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儿童肿瘤?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儿童肿瘤的理解和反应是不同的。孩子的个性、处事方式、心理成熟度等,都将会影响他(她)应对这个事件的方式。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会理解并接纳他(她)的所有感受。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他(她)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比如聊天、写日记、画画。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孩子甚至还可以参与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跑步或者打沙袋。让孩子们知道,回答“我现在不想说”也是没问题的。

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患病而感到生气、负罪感、伤心、孤独和害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像平时一样感到开心。作为孩子,他(她)并不懂得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么多因为患病带来的情绪和感受。因此,他(她)的行为方式往往会发生变化。

家长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同时让孩子知道,在没有患病的时候,他(她)也会产生这些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理性和积极地看待疾病。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如果家长能如实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会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刻,这些都是正常的,那么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积极且平静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另外,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医护人员会照顾他(她),而爸爸妈妈也会继续支持他(她)。在治疗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会感到非常脆弱,因此,让孩子明白在整个过程中家长会一如既往地爱他(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和患病前相比,孩子可能会向家长要求更多保证,而家长需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明白,自己会一直在身边支持他(她)。


5

孩子患病期间,是否还应该管教孩子?

在孩子生病期间,家长常常会觉得需要对孩子予以特殊的关照,来弥补病痛带来的折磨,同时也减轻自己的内疚自责。适度的关爱与照顾很重要,有利于孩子治疗,并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但过度纵容容易引发问题。因为事实上,孩子需要家长为他们树立规则,被要求遵守规则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如果家长过分纵容孩子,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病比实际来得更严重。

同时,在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容易表现得不成熟并更加依赖家长;疼痛及治疗(例如固醇类药物)的副作用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敏感急躁,显得难以管教。此外,在患病过程中,孩子会受到来自家庭成员和亲友更多的关注,孩子可能会习惯于此,并希望这种特殊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当孩子康复后,这种特殊对待结束的时候,对孩子的管教也容易出现问题。对此,孩子患病后,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孩子制定清楚明确的要求和规则,这些要求和规则需要前后一致,并且适合孩子的年龄。

(2)对孩子的要求和规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比如,在孩子不舒服时,不一定需要在每次要求的时候都表现得与之前一样的礼貌,如说“谢谢”。

(3)不要体罚孩子,但可以用其他的管教方法来代替,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比如:可以尝试让孩子单独在一旁冷静一会儿,想一想合适的行为;或暂时剥夺他的某种小权利,如不可以使用手机。

(4)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表扬,让孩子有动力持续下去。


6

手术后一定要翻身、拍背和做雾化吗?

根据患儿手术情况,通常全麻+气管插管的住院手术患儿术后是有必要翻身、拍背和做雾化的。应积极鼓励患儿深呼吸,也可在患儿坐位时轻轻叩打背部,并让患儿适当咳嗽。若发现患儿痰液较多,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儿咳痰或做完雾化以后马上吸痰。还可适当进行足趾的伸屈活动,家长协助患儿间歇性翻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术后可按照先做雾化、再翻身、再拍背的顺序进行,必要时做好口腔护理。


7


手术后多久能下床活动?下床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手术后如果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力允许、镇痛效果良好,均鼓励其早期逐步恢复活动至能下床行走。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尿潴留的发生。有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等情况以及特殊制动要求的手术患儿,则不宜早期活动。此外,脊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坐起可能因伤口张力增加而不利于伤口愈合,同时,脊髓术后因术中丢失脑脊液,早期下床活动也可能引起低颅压症状。因此,建议此类手术患儿术后3~5天甚至更晚再下床活动。患儿留置引流管不是下床活动的禁忌,只需在活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即可。

相关文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就诊指南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疾病的就诊指南

公益测评|北京天坛医院儿童脑瘤术后脑认知功能评估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有部分患儿会出现缄默综合征。

华莹奇医生:如何分辨孩子是生长痛还是骨肿瘤?

“专业点燃希望”全国公益科普巡讲上海站,华莹奇医生告诉你如何分辨生长痛和骨肿瘤。

走路不稳、头痛、看不清东西…家长千万不可大意

在我国,儿童脑瘤的发生率为27.6~35.9/百万,占儿童肿瘤的20%,仅次于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