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向日葵儿童 责任编辑:admin & wuxiu 时间:2018-10-08
孩子一发烧就去医院?发烧还可能是一件好事?孩子发烧,家长应该怎么办。
小孩子总是会时不时地发烧,尤其是在下雨的深夜。当孩子半夜醒来、满脸通红、鼻塞气喘、汗流浃背时,做父母的通常会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并不会造成伤害,相反,它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的身体正在对抗感染。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一个“恒温箱”,儿童正常的体温在36.5℃~37.5℃度之间,早上的体温通常会稍低一些,晚上的体温会稍高一些,当孩子们跑来跑去地玩耍时,体温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如果当体温超过正常水平1℃时,就可以认为是发烧。
人体负责体温的部位在大脑的下丘脑,下丘脑就像我们身体的温度“自动调节系统”,会给身体发送信息让身体保持合适的温度。但是,有时候下丘脑会调高身体的温度,来抵抗感染、疾病或者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体温升高后,身体能够抵抗细菌感染甚至杀死细菌,这就是发烧。
发烧并不是一种疾病,发烧只是一种疾病的症状。
感染:大多数发烧是由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通过刺激自然防御机制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穿衣过度: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如果穿得过紧或在炎热的环境中会发烧,因为他们不像大一点的孩子那样调节体温。但是,因为新生儿的发烧也可能预示着严重的感染,即使是穿得太过的婴儿如果发烧也必须给医生检查。
免疫接种:婴儿和儿童在接种疫苗时又是也会发烧,但一般不会超过37.8°C,但是超了,那就可能不是因为接种导致的了。
在额头上轻轻吻一下,或者摸摸孩子的额头,就足以知道孩子是不是发烧了。之后,可以用体温计来确认一下。
如果孩子的口腔温度高于37.8°C、直肠温度高于38°C,或者腋窝温度高于37.2°C,就说明孩子发烧了。
并不是体温越高病得越严重,有时,一个简单的感冒或者病毒感染也会发烧到40°C,但这并不意味着病得有多严重,事实上,严重感染,尤其是婴儿,反而会导致没有发热或低烧。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需要治疗。孩子的体温低于38.9°C时往往不需要药物,除非他们觉得不舒服。如果孩子依然对玩感兴趣,不影响食欲,还是爱笑,皮肤颜色正常就不用太担心。
如果孩子发烧食欲不是太好,也不要太过担心,这很常见,如果孩子能正常喝水和小便,饮食量稍微降低一些也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对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来说,如果直肠温度超过38°C,就需要立刻去急诊室,因为即使是轻微的发烧也可能是因为出现了严重感染。
家长可以在家里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缓解:
① 可以根据药物包装上的推荐剂量给孩子服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除非有医生的处方,否则不要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它与Reye综合征(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疾病)有关。如果你不知道推荐的剂量,或者孩子还不到2岁,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② 2个月以下的婴儿在没有医生检查的情况下,不得服用任何退烧药物。记住,发烧药可以暂时降低体温,但通常不会恢复正常,也不能治疗发烧的根本原因。
③ 给孩子穿上轻便的衣服,用薄床单或毯子盖住。过度穿衣和过度捆绑会阻止热量流失,导致温度升高。
④ 确保孩子的卧室温度适宜——不要太热或太冷。
⑤ 切勿使用外用酒精(经皮肤吸收会导致中毒)或冰袋/冷水浴(它们会引起发冷,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⑥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水分以避免脱水,因为发烧会使孩子比平时更快地失去水分。水、汤、冰棒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可乐和茶,因为它们会增加排尿,使脱水加剧。
⑦ 如果孩子呕吐和/腹泻,给孩子喝一些专为孩子们准备的电解质(补液)溶液。不要运动饮料——它们不是为儿童制作的,添加的糖会使腹泻更严重。同时,限制孩子吃水果和苹果汁。
一般来说,让孩子吃他们想要的东西(数量合理),但如果他们不喜欢就不要强迫。
⑧ 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必整天躺在床上,但是应该放松。最好不要去学校或幼儿园,大多数医生认为,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来是安全的。
1,未满3个月大的婴儿直肠温度为38°C或更高。
2,稍大些的孩子体温高于39°C。
3,如果一个孩子发烧低于39°C但是有以下症状也要及时去医院:
拒绝喝水,持续腹泻或反复呕吐
有脱水的迹象(小便比平时少,哭的时候不流泪,不如平时清醒,不活跃)
喉咙痛或耳痛
24小时后(2岁以下儿童)或72小时(2岁以上儿童)仍有发烧症状
发烧很严重,即使每天只持续几个小时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狼疮或镰状细胞病
有皮疹
小便时疼痛
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并不会造成伤害,相反,它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的身体正在对抗感染。
免疫接种不单是一个人的事,它事关一群人,一国人,乃至全球人的生命健康。
向日葵儿童手册(9):关怀您的孩子和家人(中)。和您的孩子一起面对。
市面上无数的 驱蚊剂、驱蚊片、驱蚊手环、驱蚊湿巾 到底该买哪种?
罕见病和孤儿药政策进展、新政策下的罕见肿瘤诊治与药物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