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我是科学家iSccientist 作者:苗雨 责任编辑:maixm 时间:2021-07-09
“我是科学家,我来做科普”。这是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果壳网承办科学家从事科普的内容平台,与之匹配的有演讲产品,新媒体矩阵和科普技能培训班。
2021年4月24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3期演讲现场,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博士作为嘉宾,带来演讲《送你一朵向日葵》。
来源 | 我是科学家iSccientist
演讲 | 李治中
摄影 | Vphoto
排版 | 苗雨
以下为李治中演讲实录:
2021.4.24 上海
大家好,我是李治中,笔名菠萝。我是一个癌症生物学家、一个科普作家和一个公益人。
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从2005年到2018年,在美国求学、工作、生活。2018年初,我和家人回到中国,与朋友一起创办了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叫做『向日葵儿童』,是一个专注于儿童肿瘤患儿、家长和医护的公益项目。
图1:李治中演讲照片
为什么一个癌症生物学家
想做公益项目
主要是因为两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30万和3万多。全球每年超过30万孩子被诊断出癌症,其中中国儿童超过3万。
一说起癌症,大家普遍比较恐慌,而且会觉得这是一个老年疾病。诚然,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是中老年人,但是还有一小部分是大家意想不到的——14岁以下的孩子。
他们得癌症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先天基因突变。由于中国人数非常多,所以中国的肿瘤患儿人数也非常庞大,每年新增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第二个更重要的数据,是生存率。儿童肿瘤整体生存率是比较高的,在欧美发达国家,患儿整体生存率已经超过了80%。但是中国和他们的差距超过了20%,现在生存率可能还不到60%。
这样的差距,直接导致在中国有几千个孩子,每年因为没有接触到最好的医疗条件而失去了生命,这是非常可惜的。
图2:促使李治中回国做公益的一组数据
这些数字促使我回到中国,创办了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关于儿童癌症群体的四个故事。
误诊: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悲剧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叫“黑马”,是我的同龄人,也是一个父亲。他来自黑龙江,姓马,所以大家叫他黑马。
2013 、2014年的时候,如果大家在北京某个街头逛街,可能会碰到他正在卖烧烤。
他为什么要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呢?因为他的孩子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疾病,叫朗格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它的全名非常长,大家记住叫朗格汉就好了。
知识点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疾病,常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1~4岁,轻者仅出现自限性的单纯的骨、皮肤病变,重者可表现为致命的全身多器官或多系统病变。
成人患者预后要好于儿童,10年生存率约86%,高危组患儿的3年总生存率约72%,3年无事件生存率约46%,低危组患儿3年总生存率高达100%,3年无事件生存率约82%。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图3:为了给孩子看病,
黑马在北京街头卖起了烤鱿鱼
这个孩子在两岁时,头上开始鼓起一些小包。他带孩子去县医院看病,医生说可能就是磕着了,回去热敷吧。
但敷了一阵以后发现完全不行,包越长越大,于是赶紧带孩子去地级市医院,甚至最后去了省医院,依然无法确诊。
有的医生说,可能就是脂肪瘤,没关系,是良性的。但其实完全不是良性的,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
有一天小黑马突然开始出现尿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每天需要喝10多斤水,因为他总是感觉非常口渴,但一喝就尿,而且这种状况不断重复。
其实,有经验的医生就会知道,这是朗格汉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很遗憾,基层的医生,包括省级医院的医生都不了解这个疾病,所以一直没有确诊。
总而言之,在14个月的时间里,黑马带着他的孩子辗转于县医院、市医院、中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省医院,甚至北京的某大型三甲医院,都无法得到确诊。
孩子被反复误诊,直到最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才来到了北京儿研所,专家看了一眼,就说:“我99%确定是朗格汉。”
图4:小黑马在10多家医院
被误诊了一年多
图5:科普手册
小黑马的故事,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他现在康复了,回到学校成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的爸爸正在努力偿还债务。
但同时,我觉得非常了不起的是,黑马爸爸创办了“朗格汉天使之家”,致力于帮助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获取准确的信息,让他们能及时得到救助。
图7:黑马和儿子
我们“『向日葵儿童』特别愿意,和这样的家长、这样的组织,一起努力。
没出生在更发达的地区
看病就这么难吗
然后他知道了,在浙江杭州,有医生对这种儿童肿瘤非常擅长,于是他带着女儿的病历来到医生那儿。医生看了一下说:可能还有救,我给你出个方案,你回甘肃去治,这样比较省钱。
但是,他们在甘肃找遍医生,却不知道谁能来治这样的肿瘤,所以最后雪儿还是又拖着病体,从甘肃来到杭州治疗。
现在雪儿已经康复了,是一个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
但在中国,有无数个像她一样,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名字的人,只是因为出生在中西部,而不是在北京、上海等医疗发达的城市,就失去了生命。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婴儿型胚胎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卵黄囊瘤可能发生于性腺(睾丸、卵巢)或性腺外。性腺外的卵黄囊瘤比较少见,常发生于身体中线部位,婴幼儿常见于骶尾部和颅内。症状与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相关。
如果能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根据美国的统计,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但可能茫茫中自有注定,雪儿的父亲在杭州工作,有一天她父亲在坐出租车时,非常意外地听到了广播,一个关于儿童肿瘤的科普。
然后他知道了,在浙江杭州,有医生对这种儿童肿瘤非常擅长,于是他带着女儿的病历来到医生那儿。医生看了一下说:可能还有救,我给你出个方案,你回甘肃去治,这样比较省钱。
但是,他们在甘肃找遍医生,却不知道谁能来治这样的肿瘤,所以最后雪儿还是又拖着病体,从甘肃来到杭州治疗。
现在雪儿已经康复了,是一个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
但在中国,有无数个像她一样,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名字的人,只是因为出生在中西部,而不是在北京、上海等医疗发达的城市,就失去了生命。
图9:医护进修结业汇报
癌症患儿
不止要面对生理痛苦
我们第三个故事,转向西南。
在昆明,一个叫小璞的孩子,得了伯基特淋巴瘤。由于长期住院,他身体非常瘦弱,而且内心非常自卑,所以基本不说话。到了医院以后,和他的父母都不说话。
知识点
伯基特淋巴瘤是儿童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急、发展快、侵蚀强和恶性度高。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颌面肿物或因腹部肿块导致的急性腹部症状等。
对伯基特淋巴瘤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方案和疗程,以高剂量、短疗程、脉冲式治疗为主。
患者五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低危组接近100%。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生了肿瘤的孩子面临的挑战——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拖油瓶”,一文不值,完全是社会的拖累。
所以,在治疗肿瘤孩子时,我们还面临一个挑战,就是需要在治肿瘤的同时,治疗他们的心理。
但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太忙了,自己连喝水、吃饭、睡觉都顾不得,怎么会有时间来一个一个关心孩子的心理。
怎么办?其实有办法,这个解决方案就叫:医务社工。
说起医务社工,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人误以为他们是志愿者。其实他们是像医生、护士一样,非常专业的人士。
如果说医生护士的任务是治疗肿瘤的话,医务社工的任务就是治疗心理。
在发达国家,医务社工是整个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却非常少见。
不是因为我们缺这样的人才,事实上中国很多大学都有社工专业,不仅有本科还有研究生,但是这些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因为医院里面没有编制。
所以一方面,我们面临这些家长、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的情况。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明明有这么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
这种困境促使我们思考:公益组织能不能提供解决办法?后来我们就想,公益组织能不能采购社工的服务,把它放到医院去?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
图10:医务社工孟燃
我们做的第一个尝试,就落在了昆明市儿童医院。我们“采购”了一个社工,叫孟燃,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姑娘。
她通过病房探访、个案干预、医疗游戏、主题活动等方案,来帮助这些孩子,甚至帮助家长,安抚他们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尽早地康复。
面临像小璞这样的孩子时,医务社工有很多很多专业技能可以派上用场,包括绘本阅读、正向激励,还有一些游戏,比如出征仪式等等,都能让他变得不那么恐惧,不那么自卑。
图11:医务社工通过很多专业技巧和方法
来实现对患儿和家长的人文关怀
图12:小璞康复后
成为了『向日葵儿童』的志愿者
当看到这样的笑容,你会感觉,对于肿瘤患儿的治疗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治好的不仅是他的肿瘤,还有他受伤的心灵。
被社会拒之门外的
肿瘤患儿
最后一个想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叫满满。他得的肿瘤叫神经纤维瘤病,这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疾病。
知识点
神经纤维瘤病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若瘤体单发则称为神经纤维瘤,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累及神经、肌肉、骨骼、 内脏、皮肤等全身各个系统,属于多系统疾病,但神经系统肿瘤为该病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咖啡斑伴皮下软组织肿块。
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病,以手术切除肿瘤和对症治疗为主。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它几乎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得病的人全身各个地方都可能长出肿瘤,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外貌。因此,虽然患儿可能寿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却饱受社会的歧视。
很不幸,满满就经受了这样的歧视。满满的眼眶里长了一个肿瘤,除了导致视觉受到影响,面部也发生了一些扭曲,所以满满从小就遭受周围人的各种歧视、鄙夷,各种奇怪的眼光。
满满非常幸福,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但也很遗憾,一直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着他。生病后,妈妈非常努力,想让满满得到一个正常孩子应有的生活。
但很快,满满妈妈发现,想让他正常生活非常难,即使满满的智力非常正常,只是外观和一般孩子不一样。
满满三岁时,妈妈给他报了一个兴趣班,钱都交了,刚带满满到教室的门口,那边就说绝对不能进来,因为他们以为满满会传染。四岁的时候给满满报幼儿园,也被拒绝接收。
这把满满的妈妈逼到什么程度?她辞去了自己非常好、非常稳定的工作,去考教师资格证。
后来,她去一个幼儿园当老师,唯一的要求就是,幼儿园必须接收满满进幼儿园学习。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这些孩子,其实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但他们除了要努力战胜病魔,更难的是还要战胜社会的歧视。
所以,社会倡导也是我们基金会想和大家一起来做的事,让大家正确地认知疾病,不要歧视患儿,帮助这些孩子重拾信心。
研发新药
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但中国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患者群体非常庞大,有句话叫“任何的罕见病在中国都不罕见”。
而且因为中国的好医院少,造成了患者其实非常集中,北京、上海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主任,一年见过的罕见肿瘤数量,可能超过欧美全年。
这是非常庞大的数据,如果能好好利用,一定能做出很多很有意义的科研,为患者开发出新药。
所以,我们特别想学习类似盖茨基金会这种成熟的组织,去探索如何能通过公益形式,搭建平台,让临床专家、科研专家、政府机构、社会大众、药厂等各方面的人,都能参与,为得罕见病的孩子,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开发新药,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其实有一个好消息,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像满满这样的孩子,有药可治了。这个药物已经在美国上市了,我相信很快会来到中国,它让这种肿瘤患儿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当然我更希望的是,未来在中国,我们能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利用非常强的科研能力,开发出更多能惠及全球的儿童肿瘤新药。
所以这些,就是『向日葵儿童』在做的事情,我们的口号叫“专业点燃希望”。
我们相信做好的公益、高效的公益,不仅需要热心,还需要时间、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能力、资源和知识。
图15:为抗癌小勇士拍摄写真
我相信如果在座的人,如果一起为这些孩子奋斗,总有一天能实现我们基金会的愿景,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健康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文中所有人物照片均已获得授权。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我来做科普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是“科普中国”旗下子品牌,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本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做科普、会科普的示范效应。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4月月报出炉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工作汇报吧。
2021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一起来看看。
最难的是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11月20日,首届南方周末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举办,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获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