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享受创造价值的过程

文章来源:鳳凰名人面對面 作者:鳳凰名人面對面 责任编辑:admin 时间:2019-05-21


文章来源 |  鳳凰名人面對面
排版 | mao


  2018年年初,一篇名为《大年三十,我辞职了,搬回中国做公益》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被转发点赞,文章作者李治中,是50万+粉丝的公众号 “菠萝因子”运营人,是专注于儿童癌症的公益基金会领头人,大家习惯叫他“菠萝博士”。

《名人面对面》
专访 | 李治中


  李治中今年36岁,回国后定居上海,在一家专注于儿童癌症的公益基金会做领头人。从科学家的赛道转换后,没有了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他辗转各地全职公益。做专业的儿童癌症科普,推动儿童癌症新药临床科研,在儿童癌症医务领域资助专业社工,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五年计划”。

李治中在活动现场演讲 


  李治中:前天我的早饭是在昆明吃的,午饭在成都吃的,晚饭在长沙吃的,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任何机会出去逛,就在机场、酒店做活动,结束了,然后就回来了。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李治中近一年的常态,他自嘲上一篇科普文章是在五趟飞机上完成的。回国这一年,他运营的公众号 “菠萝因子”有了50万+的关注者,四本癌症科普书销量近50万,在一席的演讲视频,播放量也达到了7000多万。简单易懂的科普文、轻松幽默的演讲风格,让他收获了不少粉丝,走在路上被认出是“菠萝博士”,他有一点不自在,但是父母却觉得儿子火了。

李治中和向日葵儿童志愿者合影


田川:当时你想要回国的时候,爸妈还挺担心挺质疑的是不是?因为觉得儿子当时是杜克大学的博士,在最顶尖的药厂里面工作,又有一个很好的职位,但你回来了之后,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这些光环,大家还会信任你吗?

李治中:其实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是希望稳定,觉得我好不容易到美国,挺稳定的。我读书读了十多年,30多岁才开始说我买房买车,终于开始要进入正轨的时候,突然又回来,一下从有房有车变成在上海没房没车,然后感觉又不太知道你到底要干嘛,父母其实不太理解我们到底想干什么事情。

田川:尤其说做公益,感觉很虚幻。

李治中:一听说做公益,做公益老出事,老出幺蛾子,一会儿来个丑闻,做不做得动呀,对吧?放弃了一个特别稳定的职业道路,突然转来做一件有点理想化和自由派的事情,所以父母有点担心吧。但后来看我干得还挺好,我时不时也让他们看看我们后台留言,大家给我打的鸡血或者是有些家长给我写的信呀,确实还是能认可我的。我觉得人的本性还是觉得,帮到别人会很快乐。


  2001年,学霸李治中以四川省资阳地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学习生物,大四的时候,母亲患上乳腺癌,尽管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他依然看不懂专业难懂的医学诊断报告,而面对被癌症包围的恐惧,对查找治疗信息的无望,李治中决心申请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癌症生物,想深度了解癌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想看看美国是否有更好的癌症药物和治疗方法。

李治中在美国知名药企癌症新药研发实验室工作

田川:一开始做科普是出于什么原因?

李治中: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自媒体的兴起,伪科学特别多,你天天自己在家族群里面,老看到那些东西,是有点受不了。因为我自己是学这个嘛,所以我看到会更难受一点。

田川:你语文也很好吗?

李治中:语文是我最差的一门,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靠写东西吃饭。但有一次特别有趣,是出去滑雪,车上大家无聊嘛,就介绍一下,说你干嘛的,我干嘛的,我说我做癌症研究的,大家一听这个就超好奇,问你们在干嘛呢?我们能不能攻克癌症?这个癌症为什么会死啊?结果那一路大概4个小时,基本就是我一个人在说。所以那会儿我就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还蛮有这种能力的,就是把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用大家比较爱听的办法讲给大家,然后唤起大家好奇心或者是澄清一些大家的错误观点。因为那会也会感觉到,即使是年轻人对癌症也有很多很多的误解。


  李治中说,他写科普是写给十多年前那个迷茫的自己看的,坚持用最口语化的表达,像讲故事一样把专业的问题给讲出来。为了辟谣“红薯能防癌”,他写道:“原来红薯真可以防癌,如果你是每次都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买到红薯的小孩。”为了解释肿瘤和癌症不是一个概念,他自创公式: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良性癌症=说错了。


李治中已出版的书


李治中:科学和科普不一样,我会需要删掉一些细节,你讲得太细太具体了,大家就看不懂了,所以删到什么程度和标题党到什么程度,其实它的逻辑是一样的,但一定不能误导患者,这是底线。

田川:但是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因为你只是在做科普,但是他们在看你的科普的时候,就有一种很崇尚权威的感觉?觉得你在帮他们做诊断了?

李治中:因为我不是医生,我只是希望把一些信息告诉大家,这可能是我自己的定位。很多时候,科普不是说要告诉你应该怎么去治病,而是告诉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我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它是有支持的,这是一种思考和判断方式。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我给你列的文献,你可以去查这个文献,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我希望大家能知道,怎么去判断一个信息是不是可靠的。



田川:我们的长辈会分享各种的伪科学消息,对于他们来讲,让他们可以筛选信息的真伪性和真实度的方法有什么?

李治中:我能说一下这件事很难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现在做这么久科普,我觉得对于咱们父母那一辈的人很难改变了。我觉得只能说,作为子女要对他们负责,防止他们掉到一些圈套里去,当然你可以给他们一些所谓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说标题出现三个感叹号的肯定是假的。

田川:听起来你的这个也还挺伪科学的,因为你非常斩钉截铁。

李治中:你会发现就是这样子的。我曾经有一阵花了一周的时间,分析了一百多篇伪科学文章的标题、格式、插图和它说话的方式,然后作了总结。当时我的第一篇10万+文章叫做《伪科学,长啥样?》,就是来分析伪科学文章,如果你完全看不懂它科学和知识的一面的时候,如何通过它的形式就判断它是不是伪科学。


  上个月,李治中请了几位国内儿童癌症领域的专家在天津进行科普讲座,现场的很多家长都是从外地赶来,拍照、录视频、做笔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问题。李治中说能够有机会来现场的患者和家长少之又少,他们团队每一次都会把讲座内容放到线上二次传播,包括向日葵儿童网站、微信公众号,也包括时下火热的抖音、快手、B站,不放过任何一次将信息普及到患者手中的机会。




​田川: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动力,在支持着你去持续地做这件事?
李治中:简单来说就是自我满足感,我经常说我做公益是非常自私的。我在做那个决定的时候会有反复,你会觉得要回国还是不回国,要做公益还是不做公益?有一天有个人给我说,你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如果只能再活一年,你是愿意继续在美国上班,还是回中国去做这件事情?我想如果我离开公司,会不会遗憾呢?也许会有一点,但如果说曾经有个机会能够到中国来领导一个新型的公益机构,带着一帮好伙伴并说服大家一起来和你做这件事情,我却放弃了,这个绝对更遗憾。
田川:当时你要回来之前,其实自己也经历了两三个星期的思考,那会你在顾虑些什么?
李治中:主要还是家人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才一岁,一个五岁,像空气污染、学区房啊这些都会考虑,比如他们是外籍回上海上学会不会遇到问题啊等等,都是这种现实的考虑,是非常油盐柴米酱醋茶的事情。在不顺的时候,就会质疑自己,何必呢。
田川:那你当时有这种情绪的时候,会怎么样调整自己?
李治中:还是要说,我回来以后比以前充实很多,累是累,但我觉得我做的事和我每天带来的改变,远比在美国要多。我是发自本心地觉得我在改变这个世界,你可以说我自我膨胀了或者怎么样,但我觉得我每天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编导:李晗
编辑:刘梦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社会,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 2019年6月

为了让公益落地,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走出我们的圈子,真正了解这些家长的痛点,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帮到他们。

看见未来,看见癌症治疗的三次革命

李治中分享了自己从一个跨国药企科研人跨界成为儿童公益基金创始人的故事

讲座预告:复发/难治性横纹肌肉瘤的综合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儿童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景福关于横纹肌肉瘤讲座报名

他们需要帮助,也需要尊重 | 2019年2月

2019年2月向日葵儿童月报。尊重受助者的公益,才是真正的公益。

他说要向伪科学学习

“从专业的角度每一个都非常可笑,比如说酸性体质,食物相克,生了癌症不能吃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