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中:从科研工作者到全职公益人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生命学院访谈支队 责任编辑:maixm 时间:2021-04-18

从攻读干细胞生物学到癌细胞生物学,从一个科研工作者到全职公益人和科普作家,李治中不断突破外界的条条框框,走出了一条别样而精彩的道路。

不论职业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对弱势群体,如癌症儿童,抱有真挚深切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他们带去科学的疾病认知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2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访谈支队在线上与李治中学长进行了短暂而愉快的交流,他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了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经历,并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期许。


                                                                                                                        文章来源 | 清华生医药校友
                                                                                                                               作者 | 生命学院访谈支队
                                                                      
                                                         排版 | 苗雨

                                                                               

                                                                                  求学清华
                                                                          接纳自我,全力以赴

“清华对我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李治中来自于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以当地状元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的他发现在宿舍中,自己的成绩只是垫底,而在学习以外的许多方面的天才也大有人在。

“有些时候你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努力,也赶不上那些人,也就慢慢接纳了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厉害。”

接纳自我的另一面是放下心中的包袱,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也能全力以赴。进入清华以前,李治中并没有太多时间体育锻炼,于是学期末的三千米测试成了一大难题。
有志者事竟成,在深秋寒冬也能坚持每天跑步的他最后拿到了接近满分的好成绩。这些生活的点滴小确幸是李治中的清华回忆中难以忘怀的片段。

在清华这样的平台,世界领先的思维在这里碰撞与交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李治中打破常规,选择科普与公益这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不为人生设限,是清华带给学生们的宝贵财富。

“我觉得清华的学生出来,你至少应该有勇气说我学什么都能学到,至少比其他人要好很多”。

                              ​

                                                          图1:2019年,李治中作为知名校友
                                                     参加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毕业典礼

      

人生选择

未曾设想的道路

                                                          
在一开始,李治中从事的并不是癌症相关研究,但大四那年母亲乳腺癌的确诊,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申请了杜克大学的癌症生物学系,博士毕业后进入了药厂,开始抗癌药物的相关研究。

作为患者家属,他深知研制低副作用的新药对于患者将是极大的帮助。像每一个努力寻找治疗方法的患者家属一样,他也曾试图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却只看到层出不穷的伪科学充斥着网络。

身为相关专业学者的他“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来做一些事情”,于是就此开启了科普作家的新身份,“一不小心做成一个小网红”。

做科普为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力,各种各样的信息与求助涌入他的收件箱,他开始用自己拥有的资源与专业能力为癌症患者,尤其是为儿童癌症患者提供帮助。

2015年起,李治中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肿瘤患儿翻译英文科普资料,2017年遇到公益捐资人,再到2018年决定从学习和工作了13年的美国离开,回国全职从事公益事业,领导新型的公益机构。

“公益不只是捐钱,而更多的我觉得是捐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你的人脉,你的资源,然后来改变一些事情”。

一路走来,在一次次改变人生走向的重大抉择面前,他并非毫无犹豫。在几年前凤凰卫视的一次采访中,他曾提及自己是如何作出“回国做公益”的决定的:他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只能再活一年,你是愿意继续在这上班,还是回中国去做这件事情。”选择就此作出。

就这样,一个个果敢的决定成就了现在的李治中。也许在逆境之中有过对所选道路的质疑,但公益与科普事业为他带来的充实感与满足感支撑着他坚定地走下去。


                                                                                  癌症科普
                                                                             菠萝先生出圈了

“我就发现可能真的是出圈了,就发现严肃的癌症科普也能被伪科学和营销号看上,所以让我觉得还做的事儿蛮有意思。”

李治中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就是科普作家。在这个娱乐化与快餐化的社会,他也清楚什么样的内容是迎合大众的,什么是可以带来流量的,“但我觉得,作为清华人也好,还是作为科研人员也罢,都应该有自己的节操和底线。”

他不把科普作为全职来做,也是希望自己能不为现实的压力而背离了初心。“做大V做网红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唤起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对癌症的正确认识,让患者和家长不那么恐惧才是目标”。

李治中学长回忆起当初做科普网站时,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当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志愿招募的公告,竟然在一天之内就有100多人的加入,最终完成了近100万字的翻译的工作。

得道多助,就像他发起的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一样,小团队有着大凝聚力:在全职团队中,有10年项目管理工作经验的精英,有曾任职于今日头条媒体运营的传播学专业人士,也有昔日的清华同窗。

他们都为着这样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当你做的一件事情是对的时候,其实真的是能够凝聚很多的力量和专业的人士。”

对于如何进行更好的科普,李治中有着丰富的经验。“第一肯定是易懂。”

“我经常说你妈看不懂的科普就不是好科普。”他笑称,“没有想到会有8岁的小女孩来读我的书,有80多岁的老爷爷会来听我的讲座。”他的科普能有年龄跨度如此大的受众人群,得益于他有趣的科普方式。“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出发点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要思考听众更需要了解什么,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科普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希望面面俱到,希望展示自己的专业性。”

“专业性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别人会尊重你,不是你通过专业术语展示来炫耀。”同时,为了能将科普进行更好的传播,李治中也建议树立科普的品牌,突出特点,进行更为垂直的科普。



图2:李治中所撰写的科普书籍


向日葵儿童
希望如种子般向阳生长


李治中现在是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他和团队伙伴一起直击中国目前在儿童癌症治疗中的真空地带,在科普教育、医务社工、基层医生培训和临床科研这四个方向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基金会第一个项目『向日葵儿童』以“科普”为核心,生产了大量的儿童肿瘤的科普内容,并邀请了国内外儿童肿瘤临床专家参与内容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性。


这些内容,不但覆盖了线上自媒体分发,也与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合作,同时也出版了《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等书籍;在云南昆明,向日葵社工站也正在探索针对儿童肿瘤这种重症的医务社工的服务模式;为了解决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基金会从基层医生培训方面入手,搭建专业性的规范化肿瘤治疗中心;此外,临床科研项目也在推进之中。

图3

对于肿瘤患儿家庭,『向日葵儿童』网站和自媒体矩阵是重要的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解答肿瘤相关问题,也可以为他们介绍医疗资源,帮助患儿家庭走出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李治中提到曾经有一位被建议放弃治疗的肾癌患儿,在向日葵的帮助下获得了更专业的救助,如今已经重新过上了健康的生活。“大家相信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帮大家把一种积极的新东西传播出去,我觉得我做这件事就是有价值。”这也是『向日葵儿童』不渝的初心。


当问及作为生院学生如何参与到癌症公益中去,李治中也给出了许多建议。

『向日葵儿童』与生命学院团委本身有着合作关系,“清华的学生参与的话,这些孩子应该都会特别的开心”“帮他们树立榜样,就是人要看到一种希望,我觉得很重要。”;另一方面,李治中也建议将科普结合到与患儿或家属的交流之中,“咱们专业其实是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公益和服务的。”

此外,如果有个人其他方面的技能也是非常欢迎的。“不用把自己束缚成清华生物系的,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大学生”。


在从事儿童癌症公益的过程中,李治中对于国内生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有许多专业性的见解。他认为国内在科研人才的投入上,“整体来说还是和国外有比较大的一个差距”,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差距会越来越小”。

中国可能比较缺乏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这“和整个的科研环境自由度等等都有关系”“更多的科研经费应该倾向给年轻的科学家能够更多的自由的探索”“等着第一个突破了以后,我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多”。

    

图4李治中在基金会成立一周年

活动上做工作汇报演讲


寄语青年

功到自然成


选择“科普”与“公益”这条不同常人道路的李治中,建议同学们不必循规蹈矩。“千万不要给自己画框框” “因为它稀缺,所以我才能在其中实现我自己的价值,有一种特殊的贡献”。而选择方向的导向依托于兴趣,“我是鼓励大家去寻找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

在选择方向时,也许会有迷茫。李治中建议可以找学长学姐多聊一聊。 “找一些学长学姐多聊一聊。会好一些,我觉得会有指导”“我也给系里建议过,至少每一个月应该有一个学长学姐会去跟大家分享一些故事,就像今天咱们的聊天一样,让大家看到更多可能性。”

“对系里和学校,就是感恩。对师弟师妹们,就想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慢慢的然后找到自己的一座山就慢慢爬,世界上真的没有捷径”“清华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只要坚持做就行。”这是学长给同学们诚挚的寄语。


                                                                          图5:访谈中



                                                                              同学感悟


李治中学长条理很清晰,回答简单扼要,短短一小时,我们就获得了我们所有想要的信息。此次和李治中学长交流,升华了我对科普和基金会的看法。对于科普,也许现在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如转发推送,但学好专业知识更加关键,以后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人后,科普的影响力会更大。学长所做的向日葵儿童项目,是一件非常正确和有意义的事情,学长发帖后,一天之内就有很多人表达了参与其中的想法。我们的生命并不长,多做些特别的、正确的、富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这是此次采访我最深刻的感受。
                                                                                                                                                                     ——宋文豪                                                                                                                                                  


在和学长交流的过程中,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论是聊及做科普的初心和感受,还是公益项目的运营和未来规划,亦或是对国内外生医药环境的看法、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通过这些交流,学长那份“都和我有关”的情怀一直深深触动着我,也提醒着我身为清华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也很感谢学长在癌症公益项目上对我的指导,以学长为榜样,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在癌症公益上出一份力,切实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们。
                                                                                                                                                                         ——李彤                                                                                                                                                                  

最触动我的是学长面临一次次人生抉择时的勇气,无论是转换专业方向,还是放弃美国科学家的身份,回国从头开始做科普和公益,治中学长都敢于突破外在的条条框框,询问自己的内心,然后专心致志地去翻越一座座山丘,并做到了极致,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学长的勇气来源于哪里呢,我想是对弱势群体所抱有的深切的情感与关怀,是“能帮到一个是一个”的责任与担当,是传播科学知识以减轻人类病痛的情怀与悲悯。非常感谢学长的分享,希望我能从中汲取到勇气、踏实、担当。
                                                                                                                                                                          ——于芮                                                                                                                                                                    

治中学长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语速极快,内容同样充满趣味。这次访谈,让我切实认识到了科普工作的不易与巨大价值。作为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本科生,我们也可以通过转发科普、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改变某一疾病患者的生存现状。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有益的事业,并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帮助更多的人。这种责任、担当是我需要的。

                                                                                                                                                                        ——王敏行                                                                                                                                                                                                     

相关文章

远期随访指南连载开始了!志愿者郑州活动启动~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3月月报出炉啦,一起来看看我们新的一年的工作吧!

超过5万个儿童口罩飞向多个儿童医院

疫情凶险,孩子口罩难买。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后,我们收到了超过5万个口罩。

李治中:无数患儿,只因没生在更发达的地方,失去了生命

2021年4月24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3期演讲现场,李治中带来演讲《送你一朵向日葵》。

30场赠书落幕 《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走进患儿家庭

《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带往全国30家医院,成为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庭抗击儿童白血病的有力“武器”。

2020年公益年报全新出炉 | 2021年1月月报

2021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