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之人》:爱化妆的患癌小女孩,她们说进仓很酷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msjy & xy 时间:2021-10-30

10月18日,腾讯新闻谷雨影像出品纪录片《先见之人》理性之美篇正式上线。第一期的主人公,是癌症生物学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博士。

2018年,曾经在大型药企工作的李治中决定转换人生赛道。他辞了职,举家从美国搬回中国。对于他来说,走出实验室,走向人群,只是换—种方式帮助困在癌症中的人。

从科研转到到公益,他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脚步,一起探寻。


“被耽误的孩子”

李治中和患儿在医院里

在医院的儿童肿瘤科活动室里,李治中遇上3个小姑娘,由于化疗,她们顶着圆圆的光头,三人都笑着,其中一个还化着漂亮的妆。

一个孩子语气羡慕地告诉他:“你知道吗?她特别幸福,明天就要进仓了。”紧接着,她们讨论起进仓要带什么玩具去了。

从孩子的视角,进仓似乎是一件很酷的事。但李治中知道,通过化疗把身上骨髓细胞包括癌细胞全部杀死,帮助进一步的移植治疗,这辛苦又危险,很可能有去无回。

李治中

这是李治中从事儿童癌症肿瘤科普教育的第4年,他需要常常穿梭在各地的儿童肿瘤科室。他戴黑色方框眼镜,高个子,方圆脸,大笑时露出两排灿烂的牙齿。李治中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自称有“吸娃”体质,无论去哪家医院,很快就有两三个孩子围上来。

但多数时候,作为研究癌症医疗的学者,面对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他必须实际、理性,寻找方法对抗癌症或者是减缓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在病房里看见正在做骨穿的孩子,他会思考如何借助舒缓疗护的方法,让孩子不那么痛苦,比如音乐治疗:在穿刺前的准备阶段,放舒缓的音乐,帮助患儿全身放松。穿刺很痛时,用比较激烈的音乐,转移他的部分注意力,让他“形成一种可能不那么疼痛的感觉”。

病房里的肿瘤患儿

如今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万儿童确诊癌症。儿童癌症的整体生存率比成人要高很多,在欧美发达国家,患儿整体生存率超过了80%。但在中国,患儿的生存率距离80%还有一定差距。

这个差距,很多源于误诊造成的治疗延误,又同信息不对称有关。在医院里,这些数字具体到一个个饱经折磨的孩子。

李治中接触过一个被误诊9次的孩子。他所患的,是确诊难度较大的实体瘤。他的病情被当作不同的肿瘤治疗了9次,1年多以后终于确诊,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还有一个孩子,肚子上的肿瘤,在李治中看来,“已经和孩子差不多大了”。

病房里的肿瘤患儿

他还遇见过一个孩子,因为治疗不及时,面部肿瘤已经非常严重。纱布打开,散发出异味。孩子很自卑,每次有医生或者陌生人进去,他就会挪进墙角,不想被人看到。

李治中心情沉重,他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拖到如此境地,才得到正确地治疗。“我觉得要非常好的运气,他才有可能被治好,即使治好,你怎么恢复他的自信心?”


从实验室走向人群


2018年,李治中还身处美国诺华制药公司的实验室,和同事们一起研发抗癌新药。他的人生原本沿着成为科学家的轨迹行进:在清华大学读生物学期间,母亲患癌,他萌生了对癌症了解更多的想法,后赴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癌症生物学。

在杜克大学的课堂上,老师请来一位刚刚做完脑瘤手术、20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向这群医学生分享了癌症对他意味着什么,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现在对于做癌症科学的人的期待,和医学科研工作为何如此的重要。

在当时的李治中看来,他只是一位戴着帽子的光头,乐观阳光,和普通人没什么分别。但下一学年上课时,他已经不在了。

一个年轻阳光的男孩,如此残酷地被癌症带走,让那时候的李治中明白,乐观、积极的心态固然重要,但这不足以战胜癌症,还是要靠更好的科研。

从杜克大学博士毕业后,李治中就职于美国诺华制药公司,在实验室中研发抗癌新药,但网络上肆无忌惮地传播着伪科学,他决定自己写科普文章“辟谣”“打假”,起初,因为写得过于学术化,只有几十上百的浏览量。

后来,为了方便传播,他写完后再花上一两个小时把文章修改得明白易懂,还要配上搞笑段子,比如他想反驳“红薯防癌”的伪科学,就在科普“健身防癌”常识的文章最后,写了首小诗:原来/红薯真可以防癌/如果你是/每次都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买到红薯的小孩。

他浅白有趣的科普文在网络上走红,成为知名的网红科普博主“菠萝博士”,他的儿童肿瘤科普之路也由此开始。当时,国内的儿童肿瘤知识科普处于空白阶段,他总是收到国内家长的信件,请求他帮忙查找孩子罹患癌症的相关知识。

一天,他开车时,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靠谱的儿童肿瘤科普网站。他在网上发布招募书,征集到100多位来自来自生物医学、计算机、设计等专业的志愿者,搭建了 『向日葵儿童』儿童肿瘤科普网站。

『向日葵儿童』官方网站

2018年,他接到朋友的邀请,在国内做一家儿童肿瘤慈善基金会。前后只思考了10天左右,和太太商量,带着两个孩子,离开生活了13年的美国,回到中国,“回来做一个没人干过的事情”。

对于他来说,走出实验室,走向人群,只是换一种方式帮助困在癌症中的人。

回国后,他和朋友们成立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专注儿童肿瘤公益科普教育。他把自己的科学训练与经验,带到公益科普中。

国内互联网难以查找到可靠的癌症信息,李治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线上和搜索引擎合作,搜索儿童癌症的相关词条,如儿童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优先检索到的,是李治中和他的团队所整理的科普内容。

在百度搜索可以查到的儿童肿瘤词条

除了线上科普、线下讲座,他们还出版了《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实体书和科普手册、绘本,内容包含了癌症的治疗、看护、疗愈后如何回归社会等。

出版印刷后,又像地推一般,深入到全国30家医院,放在医院的图书角,供家长翻阅。

在医院摆放的《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

被误诊延误治疗的孩子,多来自欠发达地区,西部一些省市如青海,甚至没有专业的儿童肿瘤科室和医生。

“孩子生病以后,其实是到各个科室去碰,看能不能碰到愿意做这件事情的医生,但其实碰到了,这医生也不一定很专业,治疗效果也不好。”李治中说。

2020年10月,基金会成立“医护进修”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医生去东部医院进修。目前,他们已经和青海一家医院达成合作。他们期待医生进修完之后,能帮助当地尽快建立规范化的诊疗中心,减少当地患癌儿童被误诊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与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

进行“拾玉儿童守护者”项目签约

患癌儿童在治疗中遭受着巨大的疼痛,他们的心灵也需要被抚慰。基金会聘请专门的社工在医院全职工作,一个孩子需要打针,因为长期治疗和打针,他的血管不那么好找,护士打到第10针,依旧没成功,孩子开始崩溃、哭闹。

医院请护工来为孩子做专门的情绪舒缓,半小时后,孩子平静下来,接受打针,终于在第12针的时候,成功了。

儿童肿瘤病区

还有一些最终无法治愈的孩子,李治中希望他们能够走得有尊严。

死亡并不仅仅意味着伤痛和告别,李治中有一位好友Tom,是他在诺华制药的同事,也是一位癌症药物研发的科学家。Tom罹患结直肠癌后,一直在个人网站上更新科普文章,公开记录自己的治疗过程和感受,每一篇科普文章的最后,他都写上,“To life(致敬生命)”。

和病魔缠斗5年多后,Tom离开人世,但他参与研究的抗癌药成功上市,还在帮助很多人。在Tom的告别会上,朋友们轮流上场,笑着分享Tom的糗事,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一片欢声笑语。

李治中还记得,Tom患癌后,他的女儿有一次问他说,爸爸你得了癌症,明天你想怎么过?Tom回答,我明天想像今天一样早上起来,陪你吃早饭。这句话很触动李治中,“就是像每一天一样度过”。


种下一些种子


过去的一个月,李治中14天跑了11个城市。除了在医院科普,李治中还穿梭在北京、成都等地,给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上癌症相关的通识课,3个小时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还给他的课程提建议:太短了。

一个00后学生过来问他,自己是学计算机的,不知道能为他们的公益组织做些什么。李治中觉得,“还是要出去讲,种下一些种子就好了。”

李治中与清华学子合影

种下的种子可不止这些。如今,距离他最初在网上写科普文章已经过去8年。他发现,现在有特别多的人来写(科普),他特别开心,“证明自己做了一件对的、有吸引力的事情。”

最初在国内做科普教育的公益,他们曾饱受质疑。当时人们对公益的了解,多是捐钱给孩子看病,遇到癌症公益科普,院方也会犹豫,“那会儿经常一个地方都要费很长时间建立关系,给别人解释你要干什么。”

现在,去一些医院科普,医生、护士长过去给他们背书,告诉那些家长,你先把书上写的基本问题看了,其他的再来问我。

李治中保存着一张照片,他们做的科普读物,在医院的图书角,都快要被翻烂了,上面还有家长做的笔记。“能获得医患两端的认可,还挺高兴的。

葵花籽在病房进行志愿服务

『向日葵儿童』的志愿者叫“葵花籽”,秘文艳就是其中一位。她曾是一位患癌儿童的母亲,她的孩子从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到去世只有15天。

孩子生病后,她自责自己作为家长的忽视,竟然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还有专门治疗儿童肿瘤的科室。

后来,她加入『向日葵儿童』,在各种癌症群、家长群里,转发科学的癌症预防和诊疗信息。

这都是李治中备感欣慰的时刻。无论是科普还是公益,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他说,“你会想改变世界,后来发现其实每个人能力非常小,世界是一起改变的,而且它总是会改变,只不过看往哪个方向。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小粒沙子。”

他期待中国儿童的癌症治愈率能得到提高。聊到目标,“我特别希望哪天听到医生不再说,我又做了一个难度特别大的手术,因为那往往意味着一个被耽误的孩子。我特别希望儿童肿瘤,能成为小手术,几个人配合,搞定,收工。”

文章来源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huozhe)

撰文 | 林正茗

编辑 | 迦沐梓

排版 | 博雅

相关文章

共同抗疫!协助多批捐赠医疗物资直达湖北抗疫一线!

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协助瑞士华人学子多批捐赠医疗物资直达湖北抗疫一线!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享受创造价值的过程

李治中今年36岁,回国后定居上海,在一家专注于儿童癌症的公益基金会做领头人。

向日葵儿童获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奖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荣获本次盛典“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奖

超过5万个儿童口罩飞向多个儿童医院

疫情凶险,孩子口罩难买。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后,我们收到了超过5万个口罩。

隔夜水致癌?吃酱油会变黑?

这次,我们精选了在饮食圈传播最广的 10 条谣言,让你不再为吃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