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激反应的心理调适

文章来源:向日葵科普 作者:乔悦 责任编辑:admin & gaozx 时间:2018-09-30


插画/洋洋,13岁,淋巴瘤患儿


        作者介绍:乔悦(曾用名晴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期刊专栏作者,同时也是一位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妈妈。


        孩子生病对家长们来说是一次重大心理创伤。不同的家长在面对同样的事件时,也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

        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可以快速地接受和面对孩子生病的事实,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治疗过程中去,甚至还能够将“苦难”升华,转化为推进生活的动力。

        比如天天的妈妈晓丽,她以最短的时间从天天生病的噩梦中走出来。在天天治疗的日子里,她一直积极主动、勇敢坚强。天天治疗结束后,他们家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但由于个体早期的不同成长环境、过往创伤、基因类型、观念认知等诸多客观因素,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些事情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情况时,就选择了逃离。

        比如小宇的爸爸,在得知孩子的病是十分难治的肿瘤的时候,一直无法面对,最后选择离家出走。

        还有一些家长一边努力的适应变化巨大的生活,另一边又时常痛哭。他们痛却又坚强的前行着。

        我把可能出现的几种较为常见的、持续时间久的、不同程度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情况和应对办法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01>有心跳加快、睡眠障碍、噩梦等躯体症状,情绪上觉得悲观厌世、生活无意义,甚至想要结束生命。明显影响了社会功能,且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

        就我目前所看到、接触到的家长们来说,有这些症状的家长属于少数。很庆幸,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够面对这一创伤,并且最终恢复到正常生活。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症状,就代表着个体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这些症状是应激反应的一些常见的症状,当有了这些症状时,也是提醒个体务必要引起注意的时候。

        上文提到的小宇的爸爸,在得知孩子生病时,曾一度想过自杀,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走到头了。最终,他选择了逃离来面对这一创伤。很多家长可能会斥责这样的父母,但是对小宇爸爸来说,这仿佛是世界末日,他没有面对的能力,逃离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了。

        所以,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有上述的一些症状时,请务必寻求专业支持。可以去医院的神经/精神科、专门的公益组织或者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服用药物或是采用专门针对PTSD的心理疗法。


        02>陷入抑郁状态不可自拔,无心工作、生活,回避亲朋好友等。或伴随情绪紧张、易怒或失眠等症状。较明显的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比第一种状况,这种状态下的家长群体也相对多一些。

        圆圆的妈妈在陪女儿治疗时,一直伴有头痛、耳鸣的症状。圆圆的病让一贯好强的她神经变得更为敏感紧张。 竭尽全力地陪伴圆圆治疗的同时,她也一直治疗着自己的各种慢性症状。此外,她不再跟自己的很多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并且动不动就跟圆圆爸爸发脾气,经常觉得生活暗无天日。

        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来选择缓解的办法。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找匹配的心理咨询师或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做心理辅导。专业而持续的、具有针对性并且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能够带来有效的心理疏导。

        如果没有条件或主观意愿去寻求专业帮助。除了大家熟知的运动、选择令自己舒适、愉悦的生活方式外,还有一些下面的自助办法:

       1. 阅读专业的、有关创伤的书籍。比如《哀伤平复自助手册》,《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2. 建立自我觉察能力,跟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联系。很多家长的自我觉察能力都很不错,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自我觉察能力意味着一个人的心智化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个体自我完善和成长。

        当人们处于抑郁状态时,往往会远离自己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比如亲人、朋友、宗教等。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可以有意识的去保持跟自己支持系统的联结。因为家人、朋友、宗教会提供很多支持和情感链接,这会增加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力量。

        3. 重建自己的认知。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能走出创伤,往往有以下一些认知类型。

    • ·       为什么坏事发生在我家,我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自己家孩子生病的事实,觉得凭什么是我。然而,这个世间运行的真相是,任何人都会遭遇重大创伤事件,只不过时间、事件不同罢了。并不是只有我,我家,我的孩子才这么悲惨。

  • ·       这都是我的错。

        也有很多家长会很内疚、自责。不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或者是能给孩子提供的治疗的能力。总有那么一些事儿让我们自责的。

        “都是我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我孩子才生病的。”

        “孩子生病了,我居然还冲他发火。”

        “我真不是个好妈妈,不会给孩子做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饭菜。”

        注意,孩子生病不是你的错。孩子生病是多方面综合原因造成的。

        在孩子的抚养和照顾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尝试允许自己做一个并不“足够好”的爸爸和妈妈。此外,一定要告诉自己,面对孩子生重病这样的大事,不能接受、抑郁等等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接受自己是一个会有各种脆弱反应的普通人,允许自己没那么坚强,这没什么好值得羞耻的。


        03>表面一切都好,实际上把苦闷深埋心底。自己独自一人承受,并且为未来担忧。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但实际上内心一直无法真正接受,并且为未来焦虑。

        有些家长曾留言说:

        “我现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但我的内心总缺乏一束阳光照进来。我经常心痛流泪,虽然孩子现在挺好,但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无法真正度过这个坎。”

        这段话获得了很高的认同,而且也有人在下面回复了类似的消息。

        “看到别的家长我会安慰几句,其实我心中到现在也接受不了。”

        大家表面上好像都表现的无所谓,但孩子生病这件事,就像是心里的一块石头一样,一直都无法掉下去。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有时候甚至会持续很多年,这是正常的。

        除了上面的一些方法外,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能有更优质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建议大家仍然可以在认知层面做出尝试和努力。

        首先,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真实存在的,是无法逆转的。尊重已发生的事实,就是尊重生命和自己的生活本身。

        其次,意识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客观现实的情况下,在自己能做到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倾注精力、心力在可掌控的事情上。未来的事情不可知,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竭力地过好当下,让当下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


        正如有位家长留言所说“生病治病就是了,心态决定状态”,既然遇上了,那就迎头而上吧。

相关文章

家长科普课堂助力上海患儿家庭 | 2022年4月月报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4月月报出炉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工作汇报吧。

《百问百答》走进浙大附属儿童医院

我们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举办了第25场线下公益赠书活动。

菠萝:我为何选择回国做向日葵公益

李治中是一名肿瘤生物学家。他为什么辞职回国,全职进行儿童肿瘤公益事业的推动?

讲座预告:复发/难治性横纹肌肉瘤的综合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儿童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景福关于横纹肌肉瘤讲座报名

2020年公益年报全新出炉 | 2021年1月月报

2021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