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盖茨基金会 作者:熙榕 责任编辑:admin & gaozx 时间:2018-09-30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疫苗?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来看一组令人揪心的数字。
每年9月,联合国都会公布上一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去年,这一数字是560万。其中,每年仍有约160万名儿童死于腹泻、肺炎等疫苗可预防疾病,而他们的命运,本可通过接种疫苗而改变。
1796年,一个叫詹纳的英国医生扭转局面。他把牛痘病毒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身上,使其终生不受天花侵害,世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那时,天花是最恐怖的人类杀手之一,死亡阴影遍及全球。不到100年时间,它已夺走1.5亿欧洲人生命,并杀死近一半澳洲原住民。自有了牛痘疫苗,人类才在同天花的搏斗中掌握主动权,并于1979年宣布彻底消灭该病,至今再无反复,天花也因此成为迄今唯一被成功消灭的疾病。
虽然没人能准确地计算出疫苗挽救的生命总数,但这并不妨碍疫苗成为现代医学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更多数据证实,疫苗预防疾病,拯救生命。
如阿唐所患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推广的效果立竿见影,不足60年,这种致使全球125国35万人终生瘫痪的传染病被有效扼杀,如今只剩3个国家仍留有踪迹,有望成为第二个被彻底消灭的疾病。
麻疹,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除引发高烧和皮疹,还会造成失明、肺部感染、脑炎或死亡。因为疫苗,全球麻疹死亡人数下降了79%,效果显著。
在非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度肆虐,夺取数万儿童性命。自2010年底将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后,26国因此控制住致命脑膜炎,几近消除。
如今,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乙肝、肺炎、轮状病毒腹泻、宫颈癌等一度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能通过免疫接种减少患病、残疾和死亡。
今年年初的一场流感大流行,让无数人忍受了持续数日的高烧不退、浑身酸痛,有些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流感疫苗没能普及,接种率过低。
在我国,每年约有6500万—1.9亿人流感中招,每1万例发病中就有1例死亡,每到冬天,大量流感患者挤爆医院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根据最新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并能显著降低接种者中招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但现实中,全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尚不足2%,为流感大流行提供了天然条件。
接种疫苗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接种者个人不被疾病侵害,更重要的是,如果接种者越多,疾病就越难在人群中传播,从而保护那些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同样免受感染,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
这样的机制被称作“群体免疫”。
据估计,目前全球86%的人受疫苗保护,每年可预防200-300万人死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被视为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还能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不同传染病对群体免疫的要求各不相同,疾病传播力越强,对人群免疫接种率的要求就越高。
如麻疹、百日咳等传播力极强的疾病,平均每名病人都可传染12—18人,人群接种率需达到95%以上才能形成免疫屏障,而对脊髓灰质炎、白喉、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形成群体免疫的接种率也需达到85%以上。
这张图片很好地讲述了群体免疫的意义。图中,红黄蓝三色小人分别代表未接种疫苗的病人、已接种疫苗的健康人和未接种疫苗的健康人,人群中拥有免疫力的黄色小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传播,反之,疾病就可以感染相当一部分人群。(图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感染研究所,NIAID)
在中国,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规定应达到90%以上。群体免疫最为成功的案例,莫过于对脊髓灰质炎的防控。
1960年代,我国每年都有2万—4.3万人因病瘫痪,大部分都是儿童。但随着糖丸疫苗的普及,发病人数逐年减少,中国也在2000年宣布成功消灭脊灰本土传播,让更多的孩子避免阿唐的悲剧。
但,由于疫苗在控制疾病流行方面的作用太过出色,随着疫情大幅消褪,人们对疫苗的重视程度却有所下降。许多人认为,对脊灰等几近灭绝的疾病,已没有接种疫苗的必要,甚至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拒绝接种疫苗,而是借人群中形成的免疫屏障来保全自己。这些做法,都可能为自身和群体带来一场灾难。
2011年,我国新疆南部发生过一次输入性脊髓灰质炎暴发感染(暴发源自邻国巴基斯坦),短短3个月间,21人确认感染,还有23名临床症状相符,他们大都是孩子,未曾接种疫苗。此次爆发距离国内最后发现最后一例本土感染者,已有17年之久。
传染病无国界,病毒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国境线,寻找并感染尚未接受疫苗免疫的受害者,并快速传播扩散,即便是此前已宣布完全消灭该病的国家,疫情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可见,免疫接种不单是一个人的事,它事关一群人,一国人,乃至全球人的生命健康,这也是群体免疫的价值所在。
但,由于担心疫苗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出于对阴谋论的提防,反疫苗的声音一直存在。近几年“毒疫苗”和“问题疫苗”事件更让人们开始恐惧疫苗。
2014-2015年,美国暴发近20年内最严重的麻疹疫情,至少628人染病。这是一种具强烈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可致人死亡。在没有疫苗的年代,全美每年有50万人感染患病。但自1963年麻疹疫苗问世并推广后,发病率骤降,并在2000年宣告基本能消灭麻疹,平均每年仅有60余例为跨境感染。
正是疫苗的功效令人们放松警惕,加上一些人担心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 这一研究观点随后被证实是错误的,不断有美国人加入抵制疫苗运动,于是自2014年起,以加州迪士尼乐园为原点,麻疹疫情向美国全境蔓延,许多孩子成为这场运动的牺牲品。
讽刺的是,处于麻疹中心的加州,正是反疫苗声音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场麻疹疫情又被称为迪士尼麻疹。
(图源:Steve Benson/The Arizona Republic)
不可否认的是,免疫接种的确存在风险,可能使人出现过敏性休克、肢体瘫痪等严重不良反应,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远远小于不接种疫苗致使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我国2016年监测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10万剂次,其中88.8%都是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和卡介苗淋巴结炎等并不严重的反应。据估计,疫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足4/100万剂次。
而且,疫苗不但几乎不会导致任何严重伤害或死亡,它所带来的益处,更是远远多于可能存在的风险。
尽管如此,再小的概率一旦成为现实,对受难家庭而言都是100%的灾难。但若为避免百万分之一的风险而不打疫苗,将会出现数量更多、风险更大的伤害和死亡,这些本能通过免疫接种而避免。到那时,未来孩子们遭受的病痛,无疑都是为我们今天的选择买单。
西班牙科学家莱伯斯特曾问,当我们生病时,我们懂得吃药照顾自己,那为什么当我们身体健康时,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来照顾自己就这么难呢(更何况药物也有毒副作用)?
在享受疫苗带来健康、安全等福祉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疫苗的未来会是怎样。与其在打还是不打的纠结中错失接种疫苗的机会,不如在科学信息的帮助下,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毕竟,我们之所以能生存至今,纠结不已,也要归功于疫苗的保护。
怎样通过合适的饮食方式,来减少孩子化疗中的不适,同时保证孩子的营养?今天再来听智能小助手讲讲。
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并不会造成伤害,相反,它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的身体正在对抗感染。
罕见病和孤儿药政策进展、新政策下的罕见肿瘤诊治与药物研发进展
《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爆炸性论文,说含糖饮料与高患癌风险有关,连100%纯果汁都很危险。
辅助治疗的关键是让孩子好好吃饭,多多补充肉类、鸡蛋等这些高热量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