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林希颖 责任编辑:maixm 时间:2022-01-06
本文内容和图片,征得主人公同意,
首发于“向日葵儿童”,转载需授权。
时隔四年,当妈妈看到笑笑肚子上20厘米长的伤疤时,她仍然会想起那些面临艰难抉择的夜晚。
那时的她们一家,像是走在迷雾中的迷宫里,不知道做出的决定会不会带来好的结局。用生命做赌注,或许这是为人父母才能拥有的勇气。
茶色尿:癌症来势汹汹
坏消息的预兆来得很突然。
2018年2月,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爸爸妈妈带5岁的笑笑上饭店吃饭。饭店门口有一个小斜坡,笑笑一不留神踩滑了,跌坐在地上,哭闹着说头晕难受。
返程的路上,笑笑有些发烧,又吐了一回。一开始妈妈以为只是吃得太饱加上晕车,并没有把这个小插曲当回事。
图2:笑笑生病前的照片
直到第二天,妈妈偶然看到了笑笑的尿液,“我当时一看这个颜色,心想,坏事了。”尿液是淡淡的茶色,身为医生的妈妈立刻就判断出这是血尿的症状。或许是肾挫伤?一些不太好的猜测飘过她的脑海。
于是,她赶忙带笑笑来到自己工作的医院做检查。CT一扫,结果让妈妈大吃一惊:左肾上腺占位,居然比肾还要大。
妈妈工作的医院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于是她又带笑笑来到河南安阳当地的妇幼医院检查。
妇幼的医生看了看,推测可能是神经源性的肿瘤,但这类儿童肿瘤在当地比较罕见,医院也无法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虽然学医的时候学过儿童癌症的相关知识,但看别人的病例,还是觉得其实离自己挺遥远的,自己家从来没有过肿瘤的基因,怎么想也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图3:笑笑的报告单
从天而降的儿童肿瘤,让妈妈陷入了一种自责的情绪里。“我甚至还挺自责的,想是不是怀孕时接触了什么有毒有害物质,还是怀孕时吃了药。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幸运的是,因为有医生同事恰好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妈妈赶紧联系同事,赶来北京检查、手术。
2018年2月22日,大年初七,爸爸首先带着笑笑去了北京的儿童医院。因为要照顾家里的二孩,妈妈暂时留在了家里。那天晚上,她看见姥爷一边叠着笑笑的被子,一边落泪。
“看得我好难过,不过相信一切都能好起来。”妈妈在日记里写道。
做手术:等来预后不良
彩超、化验等术前检查过关后,笑笑住进了医院。当时的彩超显示,笑笑的肾上腺区神经母源性瘤已经有6*6*7厘米,有接近一个橘子大小。
笑笑被安排了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主刀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的王焕民主任。“当时的病理结果还没有出,只知道可能是神经内分泌性的肿瘤。”种种不确定性,让妈妈夜夜难寐。
笑笑的手术是早上的第一台。手术前需要给笑笑插胃管、尿管、上心电监护,一条条冷冰冰的管道插在年仅五岁的笑笑身上,她哭得撕心裂肺。
妈妈在一旁看着,心都要碎了。“我当时就想着要赶快把孩子的病看好,哪怕工作不要了,也要在北京陪她。”
图4:笑笑在医院病床上
早上八点,笑笑被推进了手术室。孩子离开视野后,爸爸妈妈两人就坐在手术室的门口一直哭。直到中午十一点多,笑笑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
妈妈已经忘了当时医生说了什么,却仍然记得,那个还没有完全从麻药中恢复的笑笑,一直“很狂躁”地试图去拔自己身上的管子。不得已之下,笑笑的双手被绑到了床上。
术后的头两个晚上,就连卧姿对笑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爸爸因为工作只得提前回家,留下妈妈和姥姥照顾笑笑。
更困难的是,当时家里的二孩正值哺乳期,妈妈在照顾笑笑的同时,还得按时给小儿子喂奶。
图5:刚出院,笑笑和弟弟在宾馆等待结果
但这些辛苦,对妈妈来说都不是什么事,她“只要笑笑的病能治好”。
这场手术,在笑笑的肚子上,留下了一条长达20厘米的伤疤。
笑笑在医院住了五六天,期间还过了一个元宵节。那天,妈妈在朋友圈记录了笑笑的笑容:“没有灯笼,没有元宵的元宵节,还好终于让进食了。病号饭三下五除二就进肚了,坚强勇敢的宝贝快快康复。”
出院后又过了两天,笑笑的病理结果才出来。爸爸妈妈这才知道,缠上笑笑的病魔,叫“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报告上同时还写了四个字,“预后不良”。
“看到那几个字,我的心一下子就死了。”
知识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肿瘤,也常见于儿童。该病是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癌症,最常起源于肾上腺。
不同疾病起源及扩散部位的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肿块、骨痛和疲乏等。
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采取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甚至还需要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
总体上,该肿瘤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但是1岁以下的、较早期的肿瘤患儿预后较好。
夜难寐:选择放弃化疗
下一步该接受怎样的治疗呢?这个问题难倒了两位医生父母。
他们去咨询了肿瘤内科的医生,医生说笑笑的肿瘤是I期的,后续没必要留在北京接受治疗。但是否要进一步接受化疗,这个选择,被医生抛给了笑笑的爸爸妈妈。
“不上化疗吧,可能存在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是会后悔一辈子的事。”妈妈说。但对于一期肿瘤来说,上化疗又存在过度治疗的风险。
“而且当时笑笑还在学舞蹈,一头秀发啊。我想,万一要是化疗了,头发全掉光了,这该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响。”
图6:爱跳舞的笑笑
站在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呢?妈妈困惑了。
她又在北京挂了好几个号,询问不同专家的意见。但所有的答复都是:“父母自己考虑最后决定。”
于是,爸爸妈妈回了家,又是买书又是查文献,在家自己研究了好几个晚上。文献资料上表明,预后情况的判断,是按照年龄划分的,大多数五岁以下的小孩预后就相对良好,五岁以上可能存在预后不良的风险。
而那时的笑笑,刚好五岁半。
“这太难以抉择了。如果早半年发现,我们就可以彻彻底底放心,不去化疗了,但就是差这半岁。”妈妈说。
图7:2018年夏天,笑笑在公园
但再三纠结后,爸爸妈妈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放弃化疗。
第一次复查是在术后三个月,在妈妈自己工作的医院。难以形容复查时的忐忑,笑笑在检查室里,爸爸妈妈两人就站在外面看着,直到检查医生说,淋巴结没有发现肿大的,也没有新发的病灶。
“这三个月总算是熬过来了,谢天谢地。”妈妈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笑笑回到了幼儿园,开始迎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生活。毕业典礼那天,笑笑在回家的路上对妈妈说:“妈妈,我上小学要和你当校友了,不过上大学的时候,我准备去北大,就不跟你当校友了。”
图8:笑笑从幼儿园毕业啦
新生活:我和伤疤做朋友
一年复一年,如今的笑笑已经九岁半了,这个爱笑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小姑娘。
跳舞仍然是她的爱好。妈妈有时会担心,因为舞蹈表演时时常要换衣服,会露出笑笑肚子上的伤疤。
“我心里还挺怕孩子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伤疤,但孩子比我还要乐观。”妈妈问笑笑,怕不怕同学看见了伤疤嘲笑你,笑笑说:“没有关系,只要我健康地活着就好。”
笑笑小姑娘还爱上了游泳,一开始妈妈还不放心,怕她因为在更衣室换衣服被同学看见伤疤。但今年暑假,笑笑主动找游泳老师报了名,妈妈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妈妈问:“那你在更衣室换衣服,老师同学会不会看到你的伤疤呀?”笑笑机灵地回答:“我都是面对墙壁换衣服的。”
图9:2021年夏天,笑笑戴上荷叶帽子
这是她找到的与伤疤和谐相处的办法,是属于孩子的智慧。甚至在每年学校体检时,笑笑会主动告诉医生阿姨叔叔,她肚子上有道疤,让他们检查时别感到意外。
经历过这样一场生死考验,妈妈对笑笑的期待发生了转变。为人父母,她只希望她和爸爸能尽可能满足笑笑生命的宽度:“只要她想做,什么都让她去体验。”
他们鼓励笑笑去当小记者,时不时一家外出旅行,去见识更多更广阔的天地。“不管结果怎么样,体验过了,就没有什么亏欠。”
图10:笑笑的书法作品
回想起这段生死博弈,妈妈庆幸自己是一名医生,及时发现了笑笑发病的症状。“面对儿童癌症,一定要提早发现,规范治疗,这样肯定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妈妈说。她也在思考自己身为曾经的患者家属及医者,能否为患实体瘤的小朋友做些什么。
就像爱可以被传递,勇气与希望同样如此。
采访手记
笑笑妈妈谈及笑笑的时候,语气格外温柔。她用一种波澜不惊的态度,讲述了三年前的抗癌经历,平静得像是在讲其他人的故事。
但这种平静之下,却是一颗身为母亲强大而勇敢的心,尤其是面对“化疗与否”的艰难抉择。那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果断,令人动容。
笑笑妈妈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具备了医学知识,所以能在笑笑出现症状的时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这也是她给其他患者家属的建议,在出现情况的时候,不要犹豫恐惧,相信医学与科学的力量,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体检。
祝愿笑笑往后的人生,一路欢笑,一路欢唱!
采访&撰稿 | 林希颖
责编 | 依伊
排版 | 洁怡
校对 | 张铮
在多多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是他长达4年的抗癌之路。在这“打怪兽”的一路上,小多多经历了太多凶险时刻。
好消息!众多孩子和家长企盼的神经母细胞瘤靶向药GD2抗体终于要进入中国啦!
通常认为,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
一个妈妈的日记本,记录了2017年12月31日至今关于自己家庭的一些故事。
请看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张伟令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