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帮助抗癌的“细胞小战士”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高晓晖 责任编辑:admin & wuxiu 时间:2019-11-21


  囡囡今天五岁啦!
  五岁生日的这一天,对囡囡和爸爸妈妈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天,因为就在今天,爸爸要送给囡囡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批身材很小却战斗力很强的“小战士”。
  这些“小战士”叫做造血干细胞,它们会在医生叔叔阿姨们的帮助下进入囡囡的身体,为囡囡的健康进行一场伟大的保卫战。


  这场保卫战的打击对象,是囡囡身体里的白血病细胞——囡囡不幸患上了一种叫做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白血病细胞在身体里肆意妄为,还会影响正常身体细胞的功能。
  为了让囡囡摆脱这些白血病细胞,需要往囡囡的身体里移植一些从爸爸身体里征集的“细胞小战士”,帮助囡囡战胜病魔。
  这些“小战士”为什么可以帮助抗击白血病细胞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今天来讲讲这些“细胞小战士”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01

“细胞小战士”——造血干细胞


  我们的身体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小细胞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大社会”,像白血病细胞这样的癌细胞就如同藏在身体里的“反社会分子”。

  一旦时机成熟,它们便会偷偷逃脱身体调控,恶意繁衍,侵用资源,四处搞破坏,从而打破原有“社会平衡”,让我们生病。通常,医生会利用外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化疗或放疗——来抗击这些“反社会分子”。

  但同时,对于某些种类的癌症,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入人体的“小战士”——造血干细胞来帮助我们打击“反社会分子”。

  那么,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呢?

  这要先说说“干细胞”是啥——简单说,干细胞就是未成熟的“幼年”细胞,它们可以成长为各种成熟身体细胞。

  比如说,胚胎干细胞可以成长为我们身体的各种器官,让我们长大成人。而造血干细胞,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则可以成长为血液里的各种细胞。

  这些年轻的造血“小战士“大部分生活在我们的骨髓中。

  在那里,它们会分裂繁殖,产生新的血细胞,比如帮助身体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红细胞(占血细胞的35%-50%),帮助我们抵抗各种感染、杀灭有害细胞的白细胞, 还有帮助伤口凝固防止血液泄漏的血小板。

  同时,也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小战士”会进到血液里,被称为外周造血干细胞。

  囡囡患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反社会分子”白血病细胞不仅在身体里搞破坏,还会压制囡囡自身的造血“小战士”,导致囡囡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变差。

  而在治疗白血病的时候用到的化疗药物,不仅会杀灭白血病细胞,也会对正常的造血“小战士”造成伤亡。

  所以,对于比较严重的病情,就要引入外援,让正常的造血“小战士”进入到囡囡身体里,一方面重建受损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帮助消灭白血病细胞。

  而且,在引入外援的“小战士”之前,医生会用大剂量化疗(有时还会结合放疗)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把患者身体里的“反社会分子”尽量消灭干净,同时也会清理掉囡囡身体里已经无力为继的造血干细胞。

  这样,新来的外援造血“小战士”们就有足够的空间生存,能够迅速地在囡囡身体里站稳脚跟,为囡囡制造新的、健康的血细胞,并且杀灭掉白血病细胞中的漏网之鱼,为囡囡的康复保驾护航。

  不只是囡囡得的白血病,在其它癌种,比如神经母细胞瘤和某些淋巴瘤中,移植造血干细胞“小战士”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那么,这些外援的造血“小战士”是从哪里征集来的呢?它们又是如何移植到囡囡身体里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02 

 如何招募一支优秀的“小战士”部队? 

——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从哪儿来


  为了给囡囡有力的“外援”,医生需要筛选出合适的造血“小战士”。

  用来给癌症小患者做“外援”的“小战士”们可以来自小患者自身,也可以来自于其他人。

  具体从谁身上“征兵”,要根据具体的癌种和病情来判断。

  如果用来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那么就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是在自身的“小战士”们被放化疗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彻底摧毁之前,取出部分造血干细胞“保存兵力”。

  等到“反社会分子”癌细胞被清除得差不多之后,再派遣之前保存的“小战士”们回到患者体内重建家园。

  这种移植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如果移植所用的造血干细胞来自其他人,就称为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囡囡所患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就需要用到这种“征兵”途径。

  为了防止外来的“小战士”们“水土不服”,在移植之前需要让造血干细胞的提供者(一般叫“供者”)和患者进行配型,确保供者的组织类型和患者比较匹配,以便外援“小战士”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和新环境磨合。

  通常,大家会首先在兄弟姐妹中寻找合适的供者。

  如果家人中没有合适的供者,就需要通过骨髓库来寻找匹配的供者。

  这种“征兵”途径通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还有一些不属于癌症的血液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该怎样从人体中招募这些外援“小战士”呢?

  这些“小战士”可以从我们身体的三个地方招募: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

  咱们前面提过,骨髓是大多数造血干细胞的大本营。尤其是骨盆(臀部)的骨骼,骨髓最多,其中就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因此,骨盆的造血干细胞经常被“征兵”,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生会用一根大针把骨髓抽出,然后将骨髓过滤,并冻在特殊的溶液里,让骨髓里的造血“小战士”能够保持活力。

  移植的时候,医生会让骨髓解冻,然后通过静脉注射到患者的血液中。这些外援“小战士”们会到患者的骨髓中安营扎寨,然后开始制造新的、健康的血细胞。

  大约2到4星期后,就可以通过验血检测出新的血细胞的迹象了——这说明这些外援“小战士”已经可以正常工作了。

  外周血也是目前常用的“征兵”场所。囡囡爸爸送给囡囡的“小战士”们,正是来自于这里。

  我们前面提过,有少数造血“小战士”会“溜出”骨髓,在外周血液里生活。

  由于它们数量不多,因此在“征兵”的前几天,医生给囡囡爸爸注射了一种叫做生长因子的东西,它会让造血“小战士”们长得更快,这样就会有更多“小战士”进入到血液里,方便“征兵”。

  “征兵”的时候,医生会用一种特殊的机器,把爸爸外周血里面的造血干细胞单独收集起来保存,然后在移植的时候输送到囡囡的静脉中。

  和来自骨髓的“小战士”比起来,来自外周血的“小战士”适应能力更强,一般10-20天后就可以在骨髓中进行正常的造血工作了。

  另外,新生宝宝的血液中通常也有大量的造血“小战士”。

  因此,小宝宝出生后,如果能将宝宝胎盘和脐带中残留的血液(称为脐带血)储存起来,就可以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了。

  脐带血里的“小战士”一般造血功能更强,但缺点是量比较小,因此“小战士”的总数比较少。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将两名新生儿的脐带血一起用于一次移植(行话叫“双脐血移植”)。

  不过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患者体重较轻(小于90斤)的时候才能用。

  如今,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这些移植过来做“增援”的造血“小战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健康保卫战”。


  招募这些“小战士”,说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做起来可不简单。
  在明天的科普文章里,我们会继续聊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征兵计划”,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作者 | 高晓晖(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排版 | 乔代杰
责编 | 严青 依伊
校对 | 秀秀



参考文献:
美国癌症协会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treatments-and-side-effects/treatment-types/stem-cell-transplant/why-stem-cell-transplants-are-used.html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https://stemcells.nih.gov/info/basics/1.htm

相关文章

我们走过的路(十二)

这是向日葵儿童的第一个讲述儿童肿瘤患儿家庭生活的纪实性长篇小说

康复指导|癌症治疗对心理状态及学习影响的问题

今天将带来《儿童肿瘤远期随访指南》的第23篇——癌症治疗对心理状态及学习影响的问题

年轻母亲每天为重症儿测量体温72次

在吉林大学某第一医院的小儿肿瘤科病房内,年轻的妈妈认真地记录着刚刚给儿子量体温数值。

董岿然教授:肿瘤患儿如何应对新冠?

邀请到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董岿然教授,进行儿童实体肿瘤专场答疑

突发肾脏肿瘤破裂的小姑娘的故事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我们想要讲述一位患有肾母细胞瘤的三岁姑娘丫丫成功抗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