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博雅 责任编辑:dyy & zhengty 时间:2021-11-17
如何看出一个孩子是肿瘤患儿?最明显的,大概就是他们是否拥有一颗锃亮的“小光头”——这是很多孩子化疗的证明。
对于处在青春敏感期的孩子们来说,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发型,可能是他们治疗中一道过不去的心坎。患有骨肉瘤的少年张明也是其中一个。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掉头发就是怕光头,光头的话太自卑了。”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来自山东临沂的求医少年张明,在病床上表达自己对化疗的忧虑。
图1:骨肉瘤患儿张明
这里的病人们身上大多会有一个叫“静脉输液港”的东西。这是一种完全植入患者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护士会将阿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等药物,用氯化钠溶液稀释后注射到患者体内。
图2:患儿正进行化疗
这个看起来像是输液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疗。这是每个骨肉瘤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
在常人认知中,化疗带来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掉发。现在的张明,头上还是一头茂密黑发,随着化疗的逐渐推进,很有可能真的会变成一个光头。
除了脱发,胃口不好、恶心、乏力、感染等各种副作用,也会让这些尚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们恐惧。
骨肉瘤患者为什么要化疗?可以不做化疗吗?
骨肉瘤患者中,确诊后、手术前的这段时期的化疗叫术前化疗,又叫新辅助化疗。
在以前没有化疗药的时候,骨肉瘤的手术往往是直接截肢。虽然当时效果看起来不错,但在截肢以后的一两年里,即使肿瘤和连带的患肢都已经截去了,还是存在着肺转移。
而肺转移和复发的可怕,在上一期陈卓的故事里,我们能深深体会到。
于是,医生们开始尝试在手术前为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先将血液中的微转移灶杀死,发现这大大提高了骨肉瘤的愈后,生存率从原来只有20%提高到了70%甚至更高!
图4:病床上的张明
现在,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骨肉瘤的一个标准治疗的方法。所以,即使化疗带来了很多副作用,这也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恶心呕吐相比,保命更重要。
既然化疗这么有效,是不是可以只化疗杀死癌细胞,不用做手术呢?
张明的运气似乎并不是很好。第三次化疗之后,他体内的肿瘤出现了了耐药性。这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
图5: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华莹奇主任
医生发现,如果患者超过了正常规定周期的术前辅助化疗,一直抗拒手术,就会产生耐药情况。本来体内的肿瘤对药物很敏感,但逐渐的,药物对癌细胞不起效了。
除了要按时间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也会进行多药联合,预防化疗耐药的发生。不仅仅用同一种药物、反复用同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的联合,周期交叉,这能够从最大的可能上预防化疗耐药的发生。
图6:华莹奇主任在进行对张明的查房
目前,骨肉瘤的手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截肢,另一种是保留肢体的手术肿瘤切除。
对于“张明们”来说,人生刚刚开始,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父母,都愿意留有完整身躯,选择保肢的肿瘤切除。
图7:上海市第一人民院骨科孙伟主任
在手术前,医生也要进行对患者的谈话。特别是像张明这种十几岁的孩子,更需要慎重和委婉。
图8:上海市第一人民院骨科孙伟主任
当然,比起保留肢体,更重要的是生命。在“保肢还是保命”的问题上,医生也会非常耐心细致地告知患儿家长。
图9:华莹奇主任在进行术前谈话
在做完手术后,骨肉瘤患儿还要回到化疗层面,再进行标准的术后辅助化疗。因为手术不能保证把血液循环中微小的肿瘤细胞100%杀死。而一旦有残留,就会成为患儿日后复发转移的根源。
化疗后的头发可以再次生长,挽救生命的机会要抓住每一次。
祝愿张明的治疗之旅能大获全胜,光头不是自卑,是你和肿瘤抗击的“限定造型”,加油!
继《人间世》第二季首集《烟花》之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团队再度聚焦青少年骨肿瘤,以移动终端科普微剧集形式打破原有时空限制,以实例演示、真人讲解、漫画演说的方式,通过5集微短剧形象解读“骨肉瘤的前世今生”。
今天是系列微短剧的第四篇。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为还在与肿瘤抗争的小战士们加油!
视频来源 | 有来医生
编辑&排版 | 博雅
校对 | 陈臻宇
由于沈阳疫情的影响,这是我们牛年第一次组织集体活动
第62期,邀请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质子暨放射治疗中心曾振淦医生解答关于儿童肿瘤放疗方面的问题。
对于处在青春敏感期的孩子们来说,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发型,可能是他们治疗中一道过不去的心坎。
刘家兵教授和汪洋教授解答儿童胶质瘤放疗相关问题
我们邀请到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质子暨放射治疗中心曾振淦医生来为我们解答“儿童肿瘤放疗”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