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妈笔记:请跟自己说,我做得很好,孩子会好起来!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向日葵儿童 责任编辑:yangyuan 时间:2025-02-07

鑫宝最近刚好结疗满一年了,现在能吃能睡,是个非常讨喜的小社牛。




母亲节,鑫宝正好结疗一年啦


可每当无意中翻看到化疗和手术期间的照片,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笑颜如花的孩子曾经如此黑瘦、干瘪,当时的我们一定是戴上了美化了无数层的滤镜来看他,所以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一定会好起来。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冲破最黑暗的日子,一路奔赴到今天这一个光明的未来?除了“信心”二字,我想不到其他更有力的词语了。




巨型肿瘤、情况危急

我居然一滴眼泪也没有流



最初当我们在旅途中发现了他的腹部长了巨型肿瘤之后,时间变得扭曲,情感失去控制,工作和生活全部按下停止键。在返程的火车上,我们咨询了所有的朋友,快速确定了返沪之后的看病方案——直奔A医院的外科读片,尽快手术。


犹记得那一天医生宽慰我们的语气,他说肿瘤虽大,但是这一类型对化疗普遍非常敏感,一般做几次化疗后就能够快速缩小,等时机成熟就可以切除掉。


可是后来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一疗后复查,肿瘤不但没有缩小,还长大了几乎一倍,最长处已达18cm!


一岁半孩子的肚子鼓得像个皮球一般,几乎无法动弹,而他身上的脂肪也已经消耗殆尽,骨瘦如柴。二疗到一半的时候,由于四肢水肿、情况危急,我们进行了计划外的大手术,然而医生却告知我们,里面黏连严重,无法剥离,不建议二次手术,化疗效果也不佳,可以考虑停止。

​治疗中的鑫宝




那一天是国庆前一天,我们家所有人都在手术室外焦灼地等待。而我们迎来的却是这样的宣告。它犹如一记闷拳重重地捶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我撑着腰听完了所有话,生怕自己没听完就晕倒过去。


可我终究是站着听完了,而且一滴眼泪也没有流。我有种深深的疏离感,觉得这一定不是真的,事情不会照这个趋势去发展。


后来才知道,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真的拥有神奇的感应,可以预知到一些事。这确实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转折点、一次改变、突破的好契机!


时间退回到一疗后的一天,我打开某书注册了一个名为“运气不会差的鑫妈”的账号,把看病以来的所有经验和心路历程的一五一十地分享给网络上与我一样正在经历劫难的家长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的孩子不该白白受苦,这些经历可以作为一份成长的记录永远留存下来,也许还可以帮到其他人。


谁知后来,就在术后不久的一天,一个网友无意中给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让我了解到B院的一位医生在看腹部肿瘤方面医术高超,于是我们经过新一轮的问诊、读片和病理复核等过程,就毅然地转院准备再次手术。


来到B院后,鑫宝在同年的12月进行了第二次大手术。这一次整个肿瘤成功实现了R0切除,我们透过屏幕看到了一个包膜完整,清清爽爽的肿瘤!我知道,这一次是真的,我们成功了!

​我们结疗啦





在最最危急的时刻

信念有无穷大的力量



回望这一路,多么不容易。摇摇欲坠的信念随时可能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离我们远去。


如果我们在某一刻认了命,服了输,那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幸好我们没有,也许在最最危急的时刻,信念确实有种无穷大的力量吧?


分享我们的真实经历给到大家,希望告诉大家:事情永远都在变化,遇到难题无解的时候依然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怀着善良、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人,也许最终的结果也会变好。


请记得这句话,信心是运势之源!


请跟自己说,我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会好起来!

​我和鑫宝在海边




内容及图片已征得主人公同意

转载需授权

作者 | 鑫妈

编辑&排版 | 夏雨

校对 | 张铮

相关文章

熊稀霖: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怎么做?

熊稀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治医师熊稀霖分享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该怎么做?

7岁确诊横纹肌肉瘤的姑娘重回课堂

今年云南的夏天带着几分清爽,9岁小姑娘明焰摘下凉帽,露出藏在下面的漂亮新发。

向日葵儿童首次义诊活动花絮

8月25日,“专业点燃希望”公益科普巡讲在杭州举行,巡讲结束后举行了义诊活动。

竺晓凡主任等你来提问!

向日葵儿童第44期问答,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

黄科主任等你来提问!

向日葵儿童第53期问答,血液病及干细胞移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