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赵扬 责任编辑:admin&maixm 时间:2018-11-11
赵扬医生是原武警总医院儿科住院医师,目前主要从事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化疗、手术治疗,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科普工作。担任丁香园、春雨儿科频道、医学界儿科频道专栏作者。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赵扬医生不只是做好儿童疾病的诊治,他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心理和家庭,全方位地为孩子的康复提供建议。赵医生曾经在向日葵儿童公众号上发表过一篇患儿家庭管理的文章:家有患儿,如何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兼顾家庭?
看赵扬医生的文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小患者们的关爱,面对疾病,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恐慌的,这种关爱才是父母能够踏实下来安心治疗,孩子能够在病痛之外快乐成长的基础!
恶性实体瘤是一个小众的儿童疾病,很多医生从医一生,也没有见过几例,只是在书本见到过相关的描述。我们病房里朝夕相处的,却是这么一群折翼的天使。
我常常面对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要么胳膊上有一截带着接头的管子,用袜子或弹力绷带固定;要么胸前鼓起来一块,贴着敷料,这是他们化疗必须的深静脉通路。没有这些保护他们就会饱受化疗药引起的血管刺激的痛苦。
我总是面对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住院前扎着漂亮而复杂的辫子,住院后却成为了小光头。
曾经有一个3岁的小姑娘问我:叔叔,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辫子,而我的辫子没了成了光头?
我会笑着跟她说,上帝觉得你的头发太美了,他借走你的头发戴一会,总有一天会还给你的。
因为这些孩子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为了避免感染,我们严格控制病区出入。曾经有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每次爸爸把他送到病区门口,玻璃门相隔,他就哭着拍玻璃门喊爸爸。两人面对面,一门之隔,两泪相对。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踏实的感觉,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我常常面对这么一群家长,从孩子生病时否认事实的呐喊,到确诊或复发时两眼崩溃的泪水,到治愈时欣喜的微笑与感激,每种表情,每种行为,个中的滋味,或许除了他们本人最感同身受的就是我们了。
曾经有一个纵膈恶性卵黄囊瘤的孩子化疗后骨髓抑制,因为血制品有限,身材并不高大的他马上就去血站献血。当天晚上雷雨交加,他站在病区门口,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那种翘首以盼的神情,真的是一生难忘。
我曾经诊治过一名肝母细胞瘤的孩子,他父亲本身就是医生,当自己的孩子生了这种疾病时,悔恨、自责混合在泪水中,又强忍着默默地咽下。
我们的病房在一楼,下班路上,我经常会看到孩子的爸爸踮着脚在窗户边静静地看着孩子吃饭;有的家长用砖头垫起来,一只脚站在上面,焦急地看着孩子扎指血,有时甚至还要再腾出一只手给孩子加油打气。
我曾经诊治过很多孩子,他们因为恶性肿瘤侵犯椎管,就诊时不会站,不会拉,不会尿,因为反复擦屁股,肛周皮肤破溃。我们告诉家长要保持干燥,他们就会不断地用扇子扇孩子的屁股,不知疲惫。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是纯粹的,无底限的,是最真挚的感情。
从毕业至今,每天看到这些孩子,有初治的,有正在治疗过程中的,有停药复查的,有复发的。
很多孩子,他们从起初见到我们哭,慢慢地就喜欢到护士站或者医生办公室敲门,喜欢拉着我们的手和他们玩,在他们心里,信任取代了恐惧。
很多孩子,他们刚入科时还不会走路,等治疗结束时,已经满地跑了,能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慢慢恢复健康,战胜病魔,这种滋味估计其他科同事很难感受到。
和孩子打交道,你会感受到他们的纯真,看到他们的成长。当然也要不断和家长沟通,交流,甚至有时需要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想这便是我们小儿肿瘤医生最真实的写照吧。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在肿瘤医院儿童病区的孩子们,可能都没机会跟爸爸们一起庆祝……
绝大多数儿童癌症幸存者愈后会存在慢性健康问题,医生们乃至整个社会该如何承担这份责任?
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一年来,对癌症是怎样从恐惧到积极的心理转变,爱和坚持让我走到了今天。
“作为先行者,用肩膀扛出一个春天”——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参与首届医疗慈善与医务社工发展论坛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我们想要讲述一位患有肾母细胞瘤的三岁姑娘丫丫成功抗癌的故事。